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0篇
  免费   223篇
公路运输   602篇
综合类   3516篇
水路运输   685篇
铁路运输   461篇
综合运输   48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393篇
  2013年   395篇
  2012年   372篇
  2011年   449篇
  2010年   411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440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通过回顾评价深圳市历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得失,分析城市转型对于综合交通体系的挑战以及新形势下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定位。以《深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3—2030)》为例,对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开展研究,具体包括:转型导向的交通发展目标与指标体系、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组织、立足区域协作的整体交通战略、与组团结构相匹配的交通分区组织、与城市功能布局的协调互动、注重协同的交通管控政策,以及应对大数据的智能交通策略等。最后介绍规划编制组织特点并提出城市转型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12.
当前中国一系列城市正处于向超大城市转变的关键时期,建设公交都市已经成为摆脱超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必经之路。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剖析广州市百年来公共交通的发展历程,回顾梳理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同时解构公交都市的内涵,总结广州市公交都市建设的成功经验。通过对比国内外先进案例,指出广州市公交都市建设在公交运力、公交路权、车站覆盖和车站衔接上存在不足。以广州市公交都市建设经验为基础,从公交都市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四个方面出发,建议将多元化、协调化、人性化、灵活化作为超大城市公交都市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3.
钱喆  郑炜  王波 《城市交通》2015,(6):27-32
中国城市常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来制定城市交通战略,但缺乏对国内外城市交通特征的准确辨析。城市交通特征应反映主动出行者与被动出行者的区别。首先比较广州市与世界级城市的出行方式构成和出行特点,指出广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者大多为无驾驶执照或未购置小汽车的人群。针对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单一指标的弊端,引入公共交通出行指数与机动化水平来表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程度。评价广州市及世界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并据此划分9类交通模式。结果显示,广州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机动化水平均处于初级阶段。最后,分析广州市交通模式升级转型的最佳路线及实施策略,指出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与机动化水平的矛盾与协调是制定交通发展战略时需要考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4.
结合武汉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三规"同步修编,如何做好新时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工作成为当前亟须思考的问题。首先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位、作用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回顾武汉市已开展的三轮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实践,指出既有规划在一体化发展、枢纽衔接与合作、土地开发模式、交通与空间发展的协调性等方面的不足。结合武汉市新一轮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从交通引领发展、建设枢纽城市、交通规划转型、优化交通结构等方面阐述需要重点研究并解决的问题。规划修编强调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高效衔接与互动融合,通过一系列政策保障城市交通行动计划的推进。  相似文献   
115.
城市交通与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城市交通运行改善带来新的契机,城市交通与信息化是一个对中国未来城镇化模式影响非常深远的命题。首先从道路交通管理、公共交通服务、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等六个方面阐述中国交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总结交通信息化在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决策支持、信息发布以及社会关注五个方面的发展趋势。指出交通信息化应更关注城市交通、都市圈交通的特点,在认识城市交通本质和服务对象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设计。最后,强调智能交通信息化发展目标应与城市整体发展目标相一致,应考虑公众、企业、政府层面的不同诉求进行交通信息化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16.
有关城市交通状态空间特征的研究相对匮乏。从空间角度分析城市宏观交通特征,首先,针对城市路网几何形态和交通数据的关系提出适合于城市交通数据分析的空间模型。然后,以从长期的浮动车数据中提取的路段行程速度作为描述交通状态的实验数据,分别采用空间自相关和核密度估计法定量分析路网行程速度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并分析其在典型时段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城市交通状态的关联性在空间上随着路段间距的增长而衰减;城市交通状态的空间分布特征随时间变化,受路网结构和区域功能的影响在空间中呈现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117.
深圳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法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市制定和实施了若干小汽车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完善相关政策的法制保障成为政策实施的关键问题。首先结合深圳市交通需求管理实践经验,梳理小汽车增量调控、停车收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情况。指出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面临经济杠杆存在法理争议、行政手段法律依据不足和程序合法性存疑等法治障碍。进而提出在国家层面构建交通管理法治体系、在地方层面完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出台程序等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18.
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的特点,结合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西部综合运输系统发展现状,主要为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总体上发展滞后、能耗高及污染严重,不具有可持续性等;并阐述了产业区域转移背景下西部综合运输系统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包括加剧了西部综合运输系统运能与运量矛盾,加重了西部综合运输系统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并对西部综合运输系统的协调发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就西部综合运输系统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即西部综合运输系统的发展要以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考虑产业转移诱发的运量需求增加,并把产业转移引起的资源环境约束纳入西部综合运输系统整体发展战略中,最终实现西部综合运输系统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9.
为弥补现有铁路空车调配系统缺乏空车调配可靠性研究的缺陷,在传统空车调配优化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时间约束的空车调配可靠性分析方法。通过深入分析铁路空车调配过程,建立效益最大化目标函数,生成约束条件,以规定时间内的实际到达空车数与需求空车数之比计算出各需求站的空车调配可靠性,再利用各需求站可靠性均值求解空车调配系统的可靠性。最后,使用LINGO软件进行算例分析,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0.
基于对中美城市交通的观察和思考,阐述不同的城市用地模式决定了不同的大众出行方式选择。借鉴美国的经验与教训,结合中国城市现状和发展需要,寻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法与措施。指出中国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和超大城市,应重视公共交通系统的结构调整和完善。一是继续大力发展具有较高机动性和大运量的高铁、地铁和轻轨系统,构筑城际直达以及沿主要交通走廊布线的轨道交通网络层次;二是在此基础上,梳理地面巴士系统,使之定位于满足可达性需求的支线集散网络层次。最后,还探讨了其他一些相关措施,以减少低速、低效出行,做好综合治理城市交通的"加法"与"减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