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97篇
  免费   2011篇
公路运输   9143篇
综合类   4676篇
水路运输   1651篇
铁路运输   2662篇
综合运输   676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600篇
  2021年   681篇
  2020年   794篇
  2019年   704篇
  2018年   613篇
  2017年   373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587篇
  2014年   1422篇
  2013年   1072篇
  2012年   1434篇
  2011年   1744篇
  2010年   1343篇
  2009年   1061篇
  2008年   1274篇
  2007年   1554篇
  2006年   1101篇
  2005年   703篇
  2004年   426篇
  2003年   435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单一的香根草护坡或微型桩护坡在边坡加固与防护工程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针对两者协同护坡的研究和相关工程应用相对较少。边坡安全系数作为评判边坡稳定性的重要依据之一,其计算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高,可提升滑坡灾害的预测水平,从而降低损失。通过室外大比例尺模型试验,采用坡顶分级堆载对植被与微型桩协同护坡的效果进行试验,并对采用多种理论与数值方法求得的边坡安全系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香根草及微型桩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试验与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得到的安全系数略高于二维有限元分析;相比于素土边坡,微型桩-香根草协同护坡能极大地提高边坡安全系数,有效提高坡体稳定性,而且能够提高边坡承受荷载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生态防护与工程加固措施协同护坡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2.
韩贇 《隧道建设》2020,40(7):1049-1056
水下盾构隧道管片钻穿会引起大量涌水突泥,对隧道建设及运营造成重大影响,且采取的隧道修复措施将影响隧道的长期运营安全。以某地铁隧道被意外钻穿的实例为工程背景,为确保水下隧道意外钻穿破坏时,可以做到临时封堵有效,永久修复满足百年使用要求,提出修复思路。在水面利用浮船进行海上袋装水泥封堵,然后筑岛截断隧道与海水的联系; 临时封堵后监测管片变形、复核隧道中线,明确钻孔对隧道限界的影响; 通过计算对结构安全性进行评价,明确钻孔对管片结构受力影响较小。在确保隧道钻穿对隧道限界及结构的影响可控后,采取地面注浆、洞内注浆、倒锥形封堵、洞内设置内撑钢板相结合的方案,对隧道钻穿处进行治理,保证隧道的安全运营。在隧道周边施工时,应加强隧道保护意识,避免对既有隧道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983.
为研究岛式地铁车站内列车发生火灾时,站台细水雾与排烟系统对烟气蔓延的控制效果,依托西安地铁4号线岛式地铁车站,采用FDS软件建立1:1的数值仿真模型,选择大涡模拟,研究站内列车火灾规模为5 MW时,站台细水雾与排烟系统共同作用下,火灾烟气蔓延速度、能见度与温度场的分布特征,分析了细水雾与排烟系统对烟气蔓延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缩尺模型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细水雾控制地铁火灾烟气蔓延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车门间隔开启时,烟气先向列车两侧蔓延,150 s时扩散至整个车厢并向站台层蔓延,当开启站台细水雾时,烟气温度明显下降,且随着细水雾粒径的减小与流量的增大,烟层降温效果增强;当水雾粒径为100 μm,流量为8 L·min-1时,距离站台中线3 m处断面平均温度为36.19℃,较未开启细水雾时温升降幅可达62.91%;同时细水雾使得烟层蔓延速度减小,在开启细水雾系统后200 s内2#楼梯口平均空气质量流速下降39.72%;当开启排烟系统时,可使列车内温度场纵向分布最大值向火源下游移动,加快站台层及列车内对流换热效率,使细水雾的气相冷却作用得到加强,二者同时作用时降温阻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84.
为掌握大跨度斜拉桥结构参数变异对结构状态的影响规律,确保斜拉桥的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针对该类型桥梁施工控制参数敏感性分析的实际需求,考虑不同结构参数和不同结构部位相同结构参数的变异性,实现了大跨度斜拉桥施工过程控制中的多元统计敏感性分析。从统计学角度明确了参数敏感性分析为边缘分布问题后,将试验设计方法引入统计多参数敏感性分析,结合参数显著性检验评价参数的敏感性。将同一批次或类似条件制造、施工的构件归为同一子结构,子结构内的相同参数视为一个随机变量,在减少随机变量个数的同时,提升了计算效率。采用分组试验设计降低均匀试验设计难度,在分组参数显著性检验后,将所有显著参数集成在一起进行整体参数显著性检验,最终确定目标结构响应的敏感参数。以某跨越长江的叠合/混合梁斜拉桥的施工控制为例,确定19个结构响应和63个结构参数,对其进行了多元统计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斜拉索索力、桥面板重量和钢梁重量等结构参数对叠合主梁线形和内力影响显著;结构参数变异对主梁响应的影响不仅与参数变异大小有关,还与结构参数与响应截面的相对位置有关,一般来说,响应截面附近的子结构参数影响大于远离该截面子结构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5.
为提高探地雷达信号分析中小波基函数选取或构造的针对性和适应性,降低构造计算复杂性,并使所构造的小波基能更准确提取隧道衬砌结构背后空洞检测信号特征点信息,提出一种根据提升格式小波理论和目标信号波形特征来构造匹配小波的方法,并将所构造的小波基应用于空洞检测信号特征点的识别中。该方法以完全重构滤波器条件和提升格式小波为理论基础,首先选择一个简单而一般的初始双正交滤波器组,通过对初始双正交滤波器进行提升和对偶提升,获得不同的提升算子和对偶提升算子,从而得到更新后含自由变量的高阶滤波器组函数表达;其次,依据探地雷达信号的固有特点,对新滤波器组中重构端小波函数中的自由参数进行优化,并对新小波基与实际探地雷达信号的相似度进行计算和检验,最终构造出既满足线性相位、紧支撑性,又具有与探地雷达信号匹配度高等优势的新双正交小波基。将新小波基应用于室内空腔检测试验及实际工程中空洞缺陷的定量分析中,结果表明,同其他类型小波相比,用提升方法构造的小波能更准确地识别空洞缺陷信号突变点发生的时刻和位置,能更准确地实现隧道工程中空洞缺陷的位置和垂直尺寸的定量分析,从而大大提高探地雷达对缺陷探测的可靠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986.
从消防角度探讨地铁隧道疏散平台的设计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疏散平台是地铁隧道消防安全的必要保障,但疏散平台的主要作用是中转,道床面才是疏散的主要途径。从消防疏散的角度出发,探讨地铁隧道内设置疏散平台的重要性,并对疏散平台和道床面的主要作用进行了对比说明,重点分析疏散平台设置步梯的必要性和步梯给区间管线安装带来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技术主张。  相似文献   
987.
为解决二次衬砌脱空的问题,实现在浇筑过程中对衬砌脱空的主动监测,结合隧道二次衬砌衬背脱空的成因,研发基于分布式压密传感器的隧道衬砌脱空主动监测系统。该系统由分布式压密传感带、延长线、直显终端及工业电脑组成,具有原理简单、安装便捷等优点。通过在衬砌层间预埋分布式压密传感器,对浇筑过程进行主动监测,结合带模注浆技术,实现对衬砌脱空的精准注浆与快速处治,有效解决隧道衬砌脱空问题。在验证试验中,系统在浇筑过程中共发现2处拱顶空洞,证明该系统对脱空监测的有效性。同时,该系统在国内部分重点铁路线已经取得应用,现场应用情况表明,该系统对二次衬砌拱顶脱空的识别准确率可达到95.5%。  相似文献   
988.
针对轨道交通车辆系统的风险网络和关键部件风险评价开展研究,以系统部件和部件连接关系作为节点和边,建立了风险网络模型,分析了节点固有风险的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根据节点之间故障传播概率得到边的作用强度和路径风险.对节点固有风险和路径风险进行分析,得到节点综合风险,并通过幂法对节点综合风险进行求解,从而识别部件对系统的影响程度.以转向架系统为例进行综合风险计算,结果表明:部件固有风险大小不能完全决定综合风险大小,还与部件连接关系和作用强度相关;与实际经验得出的关键部件综合风险排序对比,利用本文方法得到的关键部件排序一致性与其他方法相比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989.
在当今社会,汽车已经发展成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代步工具,更快更舒适成为了今后汽车的研究方向,因此悬架系统成为了人们首要的研究目标。本设计以两座电动汽车后悬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种类型的悬架的优缺点进行对比,选取最适合两座电动汽车后悬架的悬架类型,采用非独立悬架以达到制造简便、方便维修且结构简单的目的。对后悬架的弹性元件和减震器进行计算,确定其弹性元件和减震器等零部件的具体数值并进行校核,确保计算所得的数据符合设计要求,并运用CATIA建模。  相似文献   
990.
随着国家与公众对乡村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如何对乡村河道进行有效修复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现以闵行区浦锦街道为例,在对其水生态现状调研基础上,解析河道污染特征与污染物来源.并基于绿色生态修复的原则提出了在空间上通过生态缓冲区、河道及植物种植的方式构建河道生态系统的修复思路.进一步根据水体污染特性,制定了底质改良、紫外催化、沉水曝气、底部生物载体、生态浮岛、漂浮草垫、点源净化的内源污染防治技术措施.对比治理前后河道踏勘与水质检测结果显示:治理后河道水生态恢复较好、溶解氧浓度大幅提升、总磷得到了有效控制.后期可根据水体溶解氧浓度对曝气调控以促进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