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52篇
综合类   52篇
水路运输   51篇
铁路运输   16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对某空压机转子在高速转动时齿根的强度进行了详细分析,考虑了单齿接触的情况,得到各种情况下齿根的应力分布和接触面上的压力分布.同时还对高速转动时空压机转子叶片的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根部不同部位接触时最大等效应力的分布不同,但空压机转子的振动均没出现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02.
车道宽度、转弯半径对左转饱和流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我国现有道路交通条件下典型的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过实地调查,对不同车道宽度、转弯半径的左转车道的饱和车头时距进行现场测定.分析得知左转车道饱和车头时距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或正态分布.考虑左转车道宽度、转弯半径的影响,给出了左转车道饱和流量的回归计算模型.将模型与HCM2000计算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给计算模型更符合国内的实际使用.  相似文献   
103.
互通式立交匝道“急转弯”线形安全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匝道"急转弯"线形是互通式立交中常出现而又存在安全隐患的部分,该文研究了目前国内互通式立交在其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善其安全性的"急转弯"线形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西南地区山区河流实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总结出 :正弦派生曲线水流线路、协调的水流方向、良好的水流转向角及较大的弯曲半径为理想的航道水流流路 ,并提出了该规律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5.
铰接式客车最小转弯半径和通道宽度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铰接式客车和非铰接式客车转弯时的不同,并推导铰接式大客车转弯半径、通道宽度及主、副车之间夹角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6.
阐述了INMARSAT Fleet33的技术特性,组成原理及其优势,设计了“沿海-内河“船舶监管通信系统的组成框架,该系统具有国内全覆盖没有盲点、全天候、按流量计费等特点.同时也对此系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07.
基于经典MMG模型和统一理论建立操纵性和横摇四自由度耦合模型,利用耦合模型叠加波浪力的方式来预报船舶波浪中的回转和横摇特性。波浪力采用三维面元法计算,并根据船舶实时速度和遭遇浪向进行二维插值。通过自航模试验进行模型验证,预报了不同操舵速度对船舶回转和横摇的影响。研究表明耦合模型能够有效地仿真船舶的回转及横摇,回转过程中操舵速度越大船舶改变航向和航迹的能力越强,纵距越小,但会给船舶造成较大的横摇。  相似文献   
108.
建立了轿车启动与刹车时的力学模型,应用刚体动力学中的动静法与动能定理、摩擦理论以及机械传动的有关知识,分析了轿车在启动与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与车轮的正压力的关系,并给出了动力参数与尺寸参数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09.
喷水推进船转弯过程中的喷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喷水推进系统和船体转弯操纵的稳、动态数学模型。并考虑喷泵汽蚀的影响,对喷水推进船转弯过程中的喷泵工作状况进行了研究,为喷水推进船确定合理的转弯操纵方法提供了依据.研究内容包括不同初始航速下所有喷泵大舵角转弯、高初始航速下部分喷泵转弯和高初始航速下所有喷泵小舵角转弯这几种转弯方式下喷泵的工作状况.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后认为在非紧急情况下高航速时用部分泵实现转弯是最合适的转弯方式.  相似文献   
110.
在船舶避碰决策过程中,转向避碰是采用频率最高的一种避碰方法。为了求得本船与多船会遇情况下的最优转向避碰幅度,应用模拟退火算法将本船与多船间的转向避碰幅度问题视作一类多目标函数优化问题,从而在可行解空间中求出满足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最优转向避碰幅度解。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方法不仅有助于求出多船会遇情况下的本船最优转向角度值,而且也有助于多船避碰决策系统的智能化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