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篇
  免费   44篇
公路运输   507篇
综合类   136篇
水路运输   115篇
铁路运输   84篇
综合运输   2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61.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application of active rear-wheel steering control to improve the lateral vehicle behaviour. In the state of the art, yaw or lateral velocity is used as control variable that means one degree of freedom being not directly controlled. A worse subjective impressions due to movements in the rear end of the vehicle during strong counter-steering are a consequence. To avoid this effect in urban surroundings, an innovative structure to control the pivot point distance of the vehicle is proposed. In this case the coupled elementary states yaw and lateral velocity can be influenced based on a higher level criteria. Analysis show that pivot point fixing provides a comprehensible reference behaviour. Solving the issue of singularity during disappearing yaw movement is the basis to design a performant modified feedforward input–output linearisation. An analyt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dynamics shows system immanent limitations which do not influence the target of improving the lateral vehicle dynamics in urban manoeuvres. Finally, the advantages of pivot-based control are highlighted by a comparison with state of the art rear axle control.  相似文献   
862.
针对汽车转向非线性稳定性平衡点确定问题,提出了求解汽车转向非线性平衡点的一种新方法。建立了汽车转向非线性2自由度模型,采用简化魔术公式轮胎模型描述非线性轮胎侧向力。给出了转向非线性平衡点的表示,对粒子群算法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求解转向平衡点的粒子群算法。设计了前轮转角、路面附着系数和车速分别变化的3种行驶条件,对3种行驶条件下的转向非线性平衡点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粒子群算法可以准确求得汽车转向非线性平衡点,适应值小于设置的10-4的精度。  相似文献   
863.
舵机作为维持及改变船舶航向的重要辅机设备,其可靠运行对保障船舶的航行安全至关重要。文章介绍了一种采用CAN总线冗余、CPU软冗余技术的舵机控制系统设计,重点分析冗余CAN通信系统的架构与原理以及CPU软冗余系统软、硬件配置。实际使用效果表明:控制系统数字化及可靠性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864.
提出了进行多轮转向技术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详细阐述了多轮独立转向系统总体设计思路和多轮独立转向控制策略,重点论述了基于CAN总线的电液比例控制多轮独立转向系统的构建.最后以本实验室四轮独立转向样车的试验情况验证多轮独立转向技术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865.
为总结交通运输政府管理创新经验启示,从大交通的视角,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分析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交通运输政府管理在理念职能、行政方式与体制机制方面不断创新,由最初的政事企合一、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经历从突破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到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架构,再到以推进综合交通运输思路改革完善政府管理,最终向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进的历史过程。总结经验可以看到,我国交通运输政府管理在不同发展阶段,面对不同的发展环境和复杂问题,应变而变、适时而变、持续创新,激发了市场活力,不断释放、扩大和提高交通运输生产力,对于推动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66.
盾构穿越复杂水文地质地层时,常因刀盘刀具过量磨损而导致盾构被迫停机,这已成为困扰盾构施工的重要难题之一,进行刀具更换是目前解决这一难题,恢复盾构掘进的主要方法。然而,工程界尚未形成系统的盾构换刀技术体系。针对这一问题,在对已有技术研究理解和总结的基础上,阐述了盾构刀具更换技术的内涵和主要分类,并结合典型盾构工程换刀作业实例和笔者所在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对加固地层-常压换刀、基于常压可更换刀盘设计的换刀、带压换刀等3种主要换刀技术的原理、技术流程、关键技术、适用范围和优缺点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最后介绍了日本最新的刀具更换技术,并对中国盾构隧道刀具更换技术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地层加固-常压换刀技术和带压换刀技术都是在常规刀盘设计条件下形成的,其关键都是保障开挖面地层的稳定性;差别在于,前者是使加固开挖面地层达到自稳后,在常压条件下实施的,而后者则是通过泥浆渗透成膜等辅助工艺提高开挖面地层的闭气性后,在气压支护条件下实施的;对于基于常压可更换刀盘设计的换刀技术来说,开挖面地层的稳定性不需要重点考虑,盾构机特殊的中空刀盘辐臂和常压可更换刀具设计才是该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867.
对转向拉杆系统角传动比、转向机摇臂摆角的有效利用率、方向盘转动的总圈数对客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这些数值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最后对客车转向拉杆系统角传动比作出推荐。  相似文献   
868.
反拉法以测试曲线的拐点来判断锚下有效预应力,是当前最为广泛的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手段。近年,众多学者发现测试曲线拐点处存在荷载骤降的情况。因此,针对反拉法测试曲线的突变段成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反拉荷载在夹片拉脱过程中需克服锚具握裹力从而导致突变段产生的观点。其中,锚具握裹力主要由锚圈与夹片的摩阻力和锚圈与夹片的机械咬合力构成。同时,为了得到握裹力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单锥孔夹片式锚具握裹力分析的有限元模型,设计并阐述了有限元模型的握裹力提取方法。通过有限元模型得到了影响锚具握裹力的3项影响因素——控制张拉力、摩擦系数、锥孔数量,并拟合了控制张拉力、摩擦系数与握裹力的关系曲线,得出了控制张拉力、摩擦系数与握裹力正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869.
随着上海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各类空间的需求与有限的城市用地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而桥下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不做太大用途的城市剩余空间,更有部分桥下空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甚至有被非法占用等,这对于城市安全、城市景观、城市空间资源等多方面形成了负面效应。因此,对于桥下空间综合利用,旨在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城市景观配置,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地适应性利用和发展桥下空间,更是对当前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