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2篇 |
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52篇 |
综合类 | 74篇 |
水路运输 | 106篇 |
铁路运输 | 81篇 |
综合运输 | 1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51.
作业工艺是集装箱码头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分析基于AGVALV的码头作业系统和立体轨道式码头作业系统及其平面布局,并利用模拟仿真分析其作业效率和设备利用率等性能参数;分析高架桥式码头装卸工艺概念系统;从作业效率和成本等方面对几种自动化码头工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成果可为集装箱码头作业工艺设计和优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2.
随着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及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双层桥梁逐渐增多,但双层桥梁门式墩结构受力复杂,与常规下部结构有所不同,需要对其受力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基于国内某工程实例,结合有限元计算对该双层桥梁门式墩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列举了立柱内力中各荷载占比,从立柱计算长度、下层桥梁支座间距、上层立柱偏心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双层桥梁门式墩设计要点,最终确定了截面尺寸,并得出了若干结论,以供国内类似工程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53.
为了解决全无缝桥梁路桥连接板裂缝宽度与板内力过大等问题,将橡胶粉等体积部分替代细砂掺入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SHCC)材料可制备低弹性模量的SHCC材料(LEM-SHCC),用于全无缝桥梁路桥连接板;进行了5种不同体积橡胶粉掺量(0、5%、10%、15%和20%)LEM-SHCC基本材性(密度、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及拉伸性能试验,分析了橡胶粉掺量对LEM-SHCC的强度和变形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拉、压应变比差评价了橡胶粉掺量对SHCC材料的影响,获得了LEM-SHCC的最优配合比;针对橡胶粉掺量为15%的LEM-SHCC路桥连接板,研究了最不利荷载作用下(温降荷载)其吸纳变形能力、拉伸变形性能及开裂后裂缝分布规律,并与同尺寸SHCC路桥连接板的各项性能进行了比对;进行了LEM-SHCC路桥连接板的敏感参数(橡胶粉掺量、板底摩擦因数和板长等主要影响因素)有限元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橡胶粉的掺入降低了SHCC的弹性模量,提升了SHCC的延性,当橡胶粉掺量达15%时,SHCC的弹性模量降低了40%,而延性却提升了近50%,且裂缝宽度有效地控制在60 μm以内;LEM-SHCC路桥连接板吸纳纵向变形达到10 mm时,LEM-SHCC路桥连接板表面微裂缝多(近180条),裂缝间距小(15~80 mm),且开裂后裂缝宽度控制在60 μm以内,此时张拉端板应力为2.1 MPa,锚固端锚固力为150.5 kN,卸载后裂缝闭合,无纤维被拉出或拉断;吸纳同样的纵向变形10 mm时,LEM-SHCC板的内力比同尺寸的SHCC板小;LEM-SHCC板的内力受橡胶粉掺量的影响较大,当其掺量为15%时,LEM-SHCC板性能最优,LEM-SHCC板的内力受板底摩擦因数的影响不大,板长的增加能有效地改善LEM-SHCC板的受力性能,推荐LEM-SHCC路桥连接板的设计长度为8.5 m。 相似文献
354.
文章针对客车前挡风玻璃上的雨刷器各部件由于安装精度不够,造成雨刷器的执行机构失效,表现形式为烧保险、烧继电器、烧电机、烧电线等现象,造成车辆在下雨天不能正常使用,或根本不能使用,直接导致汽车客车晚点、停运、甚至引发交通事故,给运输企业、承包单位、乘客、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从汽车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355.
文章针对可调桨桨叶在受到重大损伤经焊补修复后对桨叶螺距和可调桨静平衡的检测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设计适合可调桨修理专用的检测装置,成功地消除可调桨所存在的螺距和静不平衡量偏差超差的缺陷,有效地提高了可调桨修理的检测精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56.
矩阵滤波技术是通过设计一个全局优化的空域滤波器,使得该滤波器对不感兴趣的区域响应尽可能小,对感兴趣的区域响应尽可能不失真,基于该原理可以消除阻带区域的干扰噪声,并且保留通带区域的弱目标信息,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弱目标定位检测方法,但其定位精度受很多因素制约。本文首先介绍最小二乘矩阵滤波器的设计原理、匹配场噪声抑制原理及归一化通阻带误差的计算公式,然后针对矩阵滤波器应用于海底水平阵的方法,分别从声源频率、阵元个数和阵元间距3个方面分析研究影响海底水平阵性能的因素,总结出使滤波器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滤波状态时的因素条件,进而提高滤波性能。 相似文献
357.
深水海洋立管具有柔性,特别是极端海况条件下,相邻立管之间可能发生互相干涉而增大立管的应力,从而影响其疲劳寿命.钢悬链线立管相比顶张力立管,有效张力较小,对环境载荷作用更加敏感,更容易发生碰撞.基于动力学分析软件OrcaFlex建立有限元模型,从允许碰撞的角度出发,对串列布置于张力腿平台上的两根钢悬链线立管进行整体碰撞分析,研究立管间距、尾流模型、拖曳力系数、海流流速和柔性接头刚度对立管碰撞的影响,阐述对碰撞范围、上下游立管相对运动速度、最大碰撞速度和最大碰撞能量的影响规律,为实际工程中立管的空间布置和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8.
为降低风力发电机叶片噪声,探索从形貌优化到降低风叶噪声的解决方案。根据薄壁结构高刚度形貌优化以提高某阶模态频率为优化目标的特点,通过对风叶结构模态分析,为形貌优化确定合适的目标模态。以风叶几何形状作为设计变量,体积作为约束函数,第一阶固有频率作为目标函数,对风叶结构进行了形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改进后风叶第一阶固有频率值由42.3 Hz提高到57.6 Hz,提高了36.2%。在相同的激励下,优化得出的结构具有更多的振动衰减时间,从而达到减少振动以及噪音的目的。 相似文献
359.
本文在总结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可调螺距螺旋桨单片桨叶静不平衡试验方法,逐一对两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力矩法所采用的装置和具体操作规程、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叙述,同时对这些装置和试验方法的特点、适宜性以及对实际静不平衡试验测量结果的评判、出现不平衡量超标后所采取的控制和处置手段进行了分析、论述,为从事调距桨桨叶的工艺设计、生产操作、静不平衡试验、检验的工作人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