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3篇
  免费   997篇
公路运输   1157篇
综合类   2259篇
水路运输   35篇
铁路运输   2769篇
综合运输   120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329篇
  2020年   326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318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364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374篇
  2012年   473篇
  2011年   522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61.
连通可靠度作为网络可靠性的基础指标是指导交通事故预防、灾后重建和日 常维护等活动的重要理论,但其计算是经典的NP难问题.为了提高大规模网络应用的求 解精度和效率,提出了基于k-最短路径和状态排序的改进算法--Target_Order 算法,集 中考察影响网络连通性的关键节点及其状态,有效减少了无关网络连通性的节点组合产 生的冗余网络状态,大幅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最后,以成都规划年地铁网为例,通过与传统 算法(ORDER算法)比较,分析了算法关键参数的影响,验证了改进算法在精度与效率方 面的显著优势.研究结果同样适用于其他随机交通网络的连通可靠度计算与统计.  相似文献   
862.
为研究交通事件导致的非平衡态下日变交通网络流量的演化规律,考虑每日 出行中对出发时刻的调整,以准点到达概率最大为追逐目标,建立每日出发时刻流量转 移模型;以前景理论描述出行者有限理性,建立基于出行时间预算的路径到达前景值及 追逐前景值最大的路径流量转移模型.并依据先确定出发时刻再调整路径的行为机制建 立日变路网配流模型.最后以一个算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结果表明,路径流量在每日出行 中随时刻的分布均呈现凸函数特性,且随着出行天数的增加,各条路径上流量随时刻分 布趋于稳定;与不考虑时刻调整的模型结果相比,考虑出发时刻的情形下,路网稳定所需 时间更长,且趋于平衡的过程中,流量振幅更大,且能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863.
考虑土地利用性质匹配度的城轨客流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城轨站间客流分布模型较少考虑起讫点土地利用对客流分布的影响,当 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发生改变时适用性变差,无法保持较好的预测精度,因此有必要构建 考虑站点土地利用及其站点间土地利用性质匹配度的客流分布预测模型.首先,基于站点 聚类分析土地利用性质与客流分布之间的关联性,构造性质匹配度指标;其次,综合考虑 站点土地利用、性质匹配度、终点站吸引量、运行时间等因素建立效用函数,结合客流数 据进行参数估计,构建基于目的地选择的轨道交通客流分布模型;最后,利用广州市轨道 交通客流量数据对其进行精度分析.结果显示,在站点土地利用性质未发生改变与改变情 景下全网站间客流分布量的平均绝对误差仅为29.30 和29.52 人,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预 测精度.  相似文献   
864.
为研究城市道路中排放收费对合乘的影响,建立了双层规划模型.下层规划描 述了出行者的出行方式选择及路径选择;上层规划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设计了启发 式求解算法并通过一个算例得到了路段最优收费费率、交通需求、社会福利、出行费用和 排放量.算例结果表明,排放收费可提高社会福利,促进更多的出行者选择合乘,而合乘不 会抑制交通需求;合乘成本对合乘的影响有限;排放权重系数越大,社会福利越高,系统 效率也会提高;燃油效率越高对系统不一定越有利,应根据实际的路网结构进行建模分 析,制定最优费率.  相似文献   
865.
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主干.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公众对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可靠性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评价指标,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服务质量和设施设备能力利用率至关重要. 本文总结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可靠性的方法,指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将由工程导向的功能可靠性研究拓展至乘客导向的运营服务可靠性研究,论述了研究服务可靠性与功能可靠性关联关系的必要性,并给出了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服务可靠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866.
为了全面描述决策者在不确定环境下的出行行为,从价值变化和可靠性变化两个方面研究通勤者的路径选择行为及对待风险的态度,提出了基于累积前景理论(CPT)的通勤者路径选择模型.首先推广了两个参考点的CPT,接着根据不确定理论对行程时间进行预算,给出通勤者参考点估计的统一方法,然后构造通勤者的路径选择模型. 最后在一个测试网络上研究可靠度与参考点及可靠度与累积前景值的关系.结果表明,通勤者的参考点可以根据可靠度要求动态设置.出发时刻相同,出行者可靠度要求较高时,风险较低的路径前景值较大;反之可靠度要求较低时,行程时间平均值较小,虽然风险较高的路径前景值也比较大,这一结论与事实相符合.本文所提出的决策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通勤者在随机路网中的路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867.
针对出租车合乘模式下司机的收入问题,建立了合乘模式下司机收入公平心理模型,采用公平理论分析了司机的心理及行为,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合乘模式下乘客总需求量及司机公平心理对司机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乘客总需求对合乘模式下司机总体的平均收入有较大的影响,合适的供需比下实施合乘才能提高司机收入;在供需比较大时,司机争抢乘客的行为会导致司机个体收入差距增大,部分司机收入降低的现象;为成功实施合乘模式,必须考虑当地出租车市场的供需比情况,并且建立合理的措施以防范司机争抢乘客的行为出现.所得结论对出租车合乘政策的制定与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68.
王耀 《铁道勘察》2022,(1):101-104,11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轨道交通一体化开发成为城市立体化、集约化、生态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充分疏散地铁客流、有机结合周边地块并服务于附近大规模居住人口,在北京地铁6号线常营站建设项目中采取一体化开发的建设模式,通过积极协调各相关单位,与周边物业公司开展合作,最终确定前期通盘规划、中期同步施工、后期一并交付的开发建...  相似文献   
869.
室外管线综合设计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设计的重点和难点,通常室外管线多以直埋的方式敷设于地下,但这种方式在设计、施工、运营维护阶段均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提出了在室外设置综合管沟的方式,尽可能解决目前出现的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设置室外综合管沟的必要性和意义,从入沟管线种类分析、综合管沟管线布置原则、断面设计、特殊节点设计以及管沟附属工程等方面介绍室外综合管沟在车辆基地的具体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70.
预测地下线的环境振动影响是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依据北京市DB11/T 838—2011《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中的振动预测模型,并对地下线工程条件和预测点的情况进行简化和假设,预测距离为0~60 m、线路埋深为10~20 m、取不同类型建筑物预测点的环境振动值,根据GB 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的"居民、文教区"和"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所执行的环境振动标准值,分析各预测点的超标情况。结果表明:线路的埋深越深,线路与建筑物的水平距离越远,建筑物的等级越高,则环境振动预测值越低,建筑物受到的环境振动影响越小。因此建议:根据振动影响范围和达标距离,做好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用地规划,合理确定振动控制距离;当地下线穿越中心城区时,应根据环境振动影响预测结果和超标情况,确定合理的减振措施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