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30篇
综合类   61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我国城镇建成区范围不断扩大,高速公路不可避免将穿越城市建成区。周边区域发展规划、交通环境以及人工构造物等因素的将极大影响立体交叉的建设。通过G98环岛高速崖城互通立交项目实例,对城镇化区域高速公路设置的立体交叉方案开展研究,为类似条件下相关项目实施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2.
文章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城镇化思想,分析了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共四代领导集体充分汲取马克思、恩格斯城镇化思想,从我国实际出发,创立、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城镇化思想,并以此来指导当代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23.
随着近几年中国城镇化、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优先(以下简称“公交优先”)发展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深入探讨了中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应有内涵和战略意义,并对当前城市公共交通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公交优先发展中应该着重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后指出,要确立公交优先发展在国家和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建立和完善公交优先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政府调控监管;建立完善的财税保障体系;加强公交优先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科研创新.  相似文献   
24.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目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科学合理且符合城市实际需求的发展目标体系是落实国家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的首要任务.首先总结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理念的三次转变.通过对比分析城市公共交通优先(以下简称“公交优先”)发展与传统发展的差异,阐述了公交优先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战略意义.进而提出公交优先发展的三层目标体系架构,具体探索了国家层次的战略目标、城市层次的系统目标和公共交通层次的服务目标,并归纳得出保障公交优先发展目标实现的八大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5.
截至2013 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运里程已经超过1 万km,为中国的社会经济 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城镇化过程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城镇化以城市群发展 为依托,并通过干线运输通道连通,需要高速铁路这种大运量的公共交通进行支撑.发达 国家由于其快速城镇化所处的运输阶段不同,选择的交通运输支撑方式也有所不同,但 是大运量公共交通目前成为重要的选择方向,轨道交通尤其是高速铁路比较受到青睐.高 速铁路作为铁路全新技术进步成果,突破了陆上交通的运输速度,丰富了城镇化条件下 旅客交通运输需求选择范围.高速铁路凭借其技术经济特性,契合城镇化对交通运输系统 的要求:输送能力大,可以联系城市经济带;高速铁路网络增益契合城镇化过程的发展要 求;高速铁路能源利用模式相对友好特性符合城镇化的资源和环保要求;高速铁路的社 会经济效益可以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旧路路面使用状况的调查、检测,分析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据此选取旧路路面结构设计参数。结合道路交通量大和城市功能等特点,经分析和力学计算提出沥青罩面结构设计方案,并对旧路路面病害处理提出相关意见,充分体现了"人文、环保、高效"的大修理念。  相似文献   
27.
区域轨道交通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区域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在规划、审批、跨区域和跨部门协调、行业管理以及投融资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已不能适应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发展要求。通过分析区域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特点及上述问题,提出应统筹区域轨道交通规划,创新规划审批机制,建立跨行政区划、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轨道交通行业管理,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等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具体的宏观发展政策,以便理顺区域轨道交通发展关系、完善区域轨道交通发展政策、促进区域轨道交通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8.
研究目的: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规模剧增,居民出行需求增加,交通压力加剧,土地利用日趋紧张。因此,发展新型的铁路运输子系统不仅能够满足居民出行的需要,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带动市中心人口向郊区、卫星城镇转移,引导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同时,铁路运输业可借此机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研究结论:(1)市中心人口及交通压力促使城市布局向外环、郊区及周边卫星城镇拓展,节约用地,能够缓解城市内部交通压力的轻轨、地铁等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正是应加快城镇化进程发展要求而产生和发展。(2)市郊铁路、城际铁路的发展缓解了市郊及城际交通压力,完成了公路运输无法承担的运输任务,同时也为铁路运输系统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29.
江永  刘迁 《都市快轨交通》2013,26(1):49-53+63
从服务对象、功能定位、技术要求等角度,明确区域轨道交通的概念,将其分为市域轨道交通和区域铁路,并结合城市发展模式,提出两种市域轨道交通发展类型。从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出发,进一步阐述发展市域轨道交通的要求,从城乡路网构建、车辆系统开发、多层次网络衔接、审批管理体制、建设时机选择方面,探讨发展市域轨道交通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0.
为了加速皖北地区城市化进程,推动皖北城镇群发展,对皖北城镇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方案进行研究探讨。根据皖北地区城镇群的特征,采用点线面分析为基础的综合分析规划法,分为主骨架构建和线网扩充两个层次进行城际轨道线网规划,提出契合城镇体系布局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城际轨道交通线网方案。研究形成"双核、六射、一连一贯通"的城际轨道线网形态,有力支撑皖北地区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