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4篇
  免费   130篇
公路运输   810篇
综合类   937篇
水路运输   574篇
铁路运输   1164篇
综合运输   15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传统的纯电驱动工程机械利用电机来模拟发动机的功能,没有燃油消耗和污染排放,符合目前节能减排的趋势,但电机调速性能和过载能力未得到充分利用;另外,动力总成发生了变化,但相应的控制策略没有充分考虑液压系统的工作特点而进行有效的优化和完善,因此,整机的动力性、节能性、操控性和安全性等均有待提高。为进一步降低能耗,提高纯电驱动工程机械的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变转速控制的定量泵负载敏感系统,并针对定压差不能满足工程机械在复杂工况下的高效性问题,提出一种变压差控制策略,使系统在不同工况下进一步满足对动态响应或节能性的需求。建立了该负载敏感系统变压差控制的仿真模型,并在某8 t纯电驱动挖掘机上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压差与先导压力变化一致,仅与操纵阀杆的位移有关,而与负载压力的变化无关。在复合运动需要大流量时可通过操作手柄使先导压力增大,实现大范围无流量饱和功能,且在整个过程中流量变化曲线平滑,整机运行无抖动现象,具有较好的操控性;在压差为1 MPa时消耗的能量仅为压差3 MPa时的2/3;在低速需要小流量时,通过操作手柄保证系统压差处于较低水平,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压力损耗,提高了系统的节能性。所提出的变转速控制负载敏感系统变压差控制策略能有效降低能耗,提高系统的操控性。  相似文献   
142.
wangwei 《船舶工程》2020,42(7):40-44
针对4 500 CDWT化学品/成品油船运营中出现船尾振动剧烈、航速低、与设计航速相差甚远等诸多问题,进行实船治理。在尽可能减少改造成本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型线设计和CFD计算分析,选定优化设计的双尾船型对该船进行改造,改造仅局限于船尾机舱段设计吃水线以下部分。该治理方案达到了预期理想的设计效果,同时也满足了最经济的治理成本,可为出现类似问题的船舶提供宝贵的实船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143.
论文介绍了国内外自航绞吸挖泥船的发展现状,对比了国内外大型自航绞吸挖泥船技术特点,提出了大型自航绞吸挖泥船新的技术要求;探讨了自航绞吸挖泥船装机功率科学合理增加的可行性;文中表述了绞吸式挖泥船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4.
赵辉  刘东波  邱大宝 《水运工程》2020,(S1):181-185
为满足绞吸式挖泥船在风浪条件下的施工需求,针对三缆定位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发出一套适合绞吸式挖泥船的自动三缆定位系统,并将该系统成功应用于“天麒”船。该系统采用双PID控制思想,对变频器速度环进行有效控制,可以使得船舶在步进过程中既能保证按施工线方向行走,又可减少风浪流对定位过程的影响,从而实现船舶快速定位,提高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45.
结合船用锚机使用要求和结构特点,研制一种闭环重力抛锚控制系统,使船舶重力抛锚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给出抛锚控制函数及其物理意义;开展实船抛锚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系统能有效完成重力抛锚自动控制,满足船舶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6.
为研究山区峡谷地形下非均匀风场对大跨度桥梁静风稳定性的影响,以一座跨越典型山区峡谷地形的大跨度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首先,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对桥址区地形的风场特性进行分析,计算出沿主梁方向的非均匀风速和非均匀风攻角分布;然后,采用ANSYS APDL技术实现能考虑非均匀风速和非均匀风攻角下大桥静风稳定性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综合考察非均匀风攻角分布、非均匀风速分布、非均匀风速非均匀风攻角分布等风场条件对大桥静风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各工况下主梁的静风变形与跨中处拉索刚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均匀风场条件下的静风响应不同,非均匀风攻角或非均匀风速下主梁静风响应最大值点位于风荷载峰值点与跨中之间,在针对非均匀风场下大桥的静风稳定性分析时,应更注重静风响应最大值点而不是跨中处;非均匀风攻角下大桥的静风失稳临界风速要远低于均匀风攻角的静风失稳临界风速,且其静风稳定性能主要受最大风攻角而不是主跨部分非均匀风攻角的平均值来控制;非均匀风速下大桥的静风失稳临界风速主要由主跨部分的风速平均值和最大值共同影响;主梁的竖向位移和扭转角形状主要由风攻角因素来控制,而横向位移的变化规律相对较独立,其形状基本上以跨中线对称,且其值主要由风速因素来决定。  相似文献   
147.
我国城市非机动道路内的交通现象通常为电动自行车与人力自行车混合行驶状况,车速离散是该类道路内交通流的重要特征。结合杭州市的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混合非机动交通流车速离散特性,分别建立车速离散特性评价参数与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归一化车速离散度分别与各影响因素成线性回归关系;除电动自行车比例因素之外,车速变异系数与其它各因素成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48.
文章以新建库鲁塔格隧道爆破施工为例,通过进行爆破振动测试,分析爆破施工过程中既有隧道的爆破振动速度与微应变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新建隧道爆破施工对临近既有隧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9.
The paper evalu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strategies designed to reduce these pollutants in port areas, based on a newly developed assessment model to calculate emissions. The case study found that the strategy of reducing the ship’s speed to 12 knots is most effective in cutting fuel consumption and costs, as well as emissions. Adopting an onshore power supply system could reduce CO2 emission by 57.16% and PM by 39.4%. By adopting the strategies of both reduced speed and cold ironing emissions control, a reduction in emissions of 71% to 91% can be achieved with a 20 nautical mile reduced speed zone. Therefore, the goals of reductions in emissions to improve port areas air quality could be achieved through adopting a green port policy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50.
At the decision-making stage, a large-scale infrastructure project is essentially a broad concept, and this means the expert analyses will differ from each other and become contested over time, leading to the emergence of rival narratives. It is only where there is a limited range of expert analyses that the bases for decision-making will remain relatively clear-cut. Over time the contested nature of expertise can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construction of effective narratives, either for or against the project, and also make decision-making more complex and problematic. Decision makers may also seek greater clarification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narratives that rise above these disputed areas of expertise, and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becomes less importan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hanging nature of contested expertise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olitical decision-making between UK trunk roads policy and the case of High Speed Rail 2, through the framework of epistemic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