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37篇
综合类   31篇
水路运输   14篇
铁路运输   5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鲁中山区公路岩石路堑边坡植被自然恢复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公路岩石路堑边坡植被的自然恢复效果,为山区公路边坡防护设计和植被恢复设计提供参考,调查了鲁中山区的6条省道和2条国道,得到了边坡的岩石类别、风化程度,以及边坡的建设年限、坡度、坡高和边坡植被的覆盖度与优势物种,并简要分析了植被自然恢复的原因。初步结果显示:(1)花岗岩、闪长岩边坡的植被自然恢复效果远好于石灰岩边坡;(2)黄背草、荩草等为花岗岩和闪长岩边坡的优势物种,而荆条、酸枣等为石灰岩边坡的优势物种。建议:(1)对稳定的花岗岩和闪长岩边坡宜采用不妨碍植被生长的防护型式,实现植被的自然恢复;(2)对石灰岩边坡,宜采用岩石裸露处理,并穴栽灌木进行美化;(3)高速公路建设资金充裕不应成为随意扩大边坡工程防护的理由,将边坡植被自然恢复的理念应用到高速公路边坡设计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索用标化植被指数 (NDVI)预测登革热 (denguefever,DF)流行和媒介种群的空间分布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广东省 1995年各市县DF发病资料、同期的伊蚊媒介监测资料及广东省县界数字化地图。用ERDAS8.5软件从卫星图像中提取各监测点NDVI。用ArcGIS8.1空间分析软件进行协同克立格 (Co Kriging)分析。 结果 DF流行、种群媒介及NDVI三者的空间分布呈现地域一致性 ;从Co Kriging可见 ,用NDVI对DF发病和BI进行局部估计作图时 ,也呈现了一致性。用NDVI对DF发病、BI同时替代进行三者协同时也取得了一致性的效果。分布图的交叉核验时 ,DF发病、媒介和NDVI的平均预测误差 (MPE)接近于 0 ,估计的方差 (RMSE)与平均标准误 (ASE)都较小 ,且极为接近 ,预测误差的变异程度 (RMSSE)接近于 1。结论 Co Kriging方法是描述DF空间分布特征的较好方法 ,NDVI可以用来作为DF发病和媒介的预测替代  相似文献   
23.
通过植被群落调查,发现拟建新街一恩格阿娄铁路沿线两侧200m范围内有常见植物19种,分属8科和17属,主要是禾本科、豆科和菊科植物。沿线植被平均盖度为48%,平均高度58.2cm,平均生物量为588g/m^2。通过比较发现,沿线平原、丘陵干草原平均生物量值高于全市均值,低地盐化草甸平均生物量远低于全市均值,荒漠草原平均生物量与全市均值较为接近。油蒿和柠条是当地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物种,在铁路建设的植被恢复过程中,可采用柠条+油蒿的灌草搭配模式进行绿化,来达到防沙固土、恢复和改善铁路沿线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4.
曹学卫 《山西交通科技》2005,(A01):88-89,92
就三维网植草在路基防护工程中的应用,论述三维植被网防护边坡的作用机理,重点阐述三维网植草新技术的特点及施工工艺,并对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5.
王芳其  郑炜  徐华  陈剑楠 《隧道建设》2018,38(6):915-923
为研究隧道建设引起的地下水漏失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依托穿越中梁山山脉通向重庆市区西部的3条重叠相交岩溶隧道(襄渝铁路中梁山隧道、渝遂高速公路大学城隧道和成渝客专铁路歌乐山隧道)的地下水漏失情况,对其影响区内的生态环境及植被生长进行长期监测与综合分析,利用树轮宽度均值探讨地下水漏失对隧址区优势植物(马尾松、杉木)的生长影响,提出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隧道地下水“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建设思路。研究结果表明: “以排为主”的襄渝铁路中梁山隧道,造成马尾松生物量明显降低(衰退幅度达71.4%),而“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其他2条隧道对马尾松的影响则相对小; 3条隧道的建设对杉木的生长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影响范围在隧道轴线两侧1 km左右; 基于马尾松出现生长恢复的时期(1992-1997年),建议将此阶段的最低地下水位作为隧址区地下水生态平衡埋深下限值,进而确定中梁山地区隧道的“以堵为主、限量排放”中限量排放的生态地下水位值,为岩溶山区隧道限量排放的地下水位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石家庄秀山滑石矿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石家庄打造山水城市的整体规划,应用预应力锚索、锚杆、SNS主动防护网等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地质灾害及隐患,并应用TBS植被护坡等生态技术,针对秀山滑石矿的岩质边坡建立一种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土壤生态系统,恢复生态环境和植物群落多样性,以使满目疮痍的秀山成为“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的新型“绿色矿山”,实现修自然如自然的生态环境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7.
在高速公路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生态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未来的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中,将强调公路绿化的生态作用,重视对乡土植物、原生植被的保护,并使公路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相似文献   
28.
山岭隧道建设可能会改变周边地下水渗流场,严重时会疏干地下水,威胁地表植被生存。针对现有研究难以定量分析隧道排水对地表植被影响的问题,提出以土壤水基质势作为植被生存状态指标,建立隧道-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tunnel-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 TSPAC)分析模型。通过Richards方程描述植被根系区的土壤水分运移,将大气、地下水渗流模型作为上下边界输入方程,计算植被根系区基质势分布,据此衡量植被凋萎过程并判断其生存状态。将该分析方法应用于大别山区明堂山隧道工程,分析隧道建设对地表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 1)植被根系区土壤水基质势对地下水位和大气变化的响应存在滞后性和非均匀性,植被凋萎是渐进、动态的过程; 2)大气条件在该区域对植被生存起控制性作用; 3)隧道建设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化对周边地表植被影响较小,且对不同植被类型影响程度不一。TSPAC分析方法的创新性在于: 提出了物理概念明确、易于工程使用的植被生态危险状态判断指标与依据,在SPAC分析模型基础上引入隧道地下水渗流模型,将隧道排水的工程因素与环境因素相结合,分析隧道排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植被影响的整体过程,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应用,可为隧道建设的环境保护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9.
在靖安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防护施工中,采取人工恢复植被的方法,通过试验,已取得初步经验和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0.
针对天津中心渔港东导堤工程,通过几何比尺为1∶10的断面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植株布置方式、种植排数和淹没水深对护岸植被消波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1)护岸植被对波浪有一定的消减作用,可减小波浪对护面结构的直接冲击,并降低越浪量,但是植被的消波效果只对一定范围内的波浪有效。2)就植被的消波效果而言,矩形布置方案略好于梅花形布置方案;树木种植排数越多消波作用越大;半淹没时的消波效果略好于全淹没状态。3)结合天津中心渔港东导堤护岸结构,肩台种植树木7排时,植被消波效果最好,其中波高最大消减32.9%,越浪量最大消减8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