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79篇
  免费   1625篇
公路运输   9420篇
综合类   10762篇
水路运输   3953篇
铁路运输   5411篇
综合运输   1658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713篇
  2021年   1212篇
  2020年   1125篇
  2019年   704篇
  2018年   607篇
  2017年   695篇
  2016年   772篇
  2015年   1062篇
  2014年   2182篇
  2013年   1707篇
  2012年   2576篇
  2011年   2563篇
  2010年   2125篇
  2009年   1918篇
  2008年   2027篇
  2007年   2386篇
  2006年   2205篇
  2005年   1261篇
  2004年   803篇
  2003年   563篇
  2002年   395篇
  2001年   395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1.
无线通信不仅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内部专用运营管理和业务需求,而且应提供公共移动通信服务,方便人民群众。那么,除了必须设置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外,如何引入民用无线通信系统、如何避免相互影响以及系统设备共用等问题的解决,将保证无线通信质量的要求,避免无线通信系统的无序、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  相似文献   
312.
从维护和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影响蓄电池寿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进行了探讨,并根据日常的一些维护经验,对蓄电池的维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13.
有源应答器监测装置已经在既有线CTCS-2级列控区段车站应用,由于自身的不足,影响监测装置在新建铁路的进一步推广。有源应答器进行实时监测,对于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行车安全十分必要,因此从系统集成角度出发,跳开现有将有源应答器监测作为一个独立系统的固定模式,对有源应答器监测与微机监测和有源应答器监测与列控系统进行集成的两个方案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14.
城轨通信网对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对系统的网络各层次的可靠性分析,提出解决城轨通信网可靠性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15.
总结铁路通信系统中各专业业务、接口和接入方式,分析其中存在的业务种类繁多、接口不标准、接入方式不统一等问题,提出相应的通信接入方式整合建议。  相似文献   
316.
介绍了适用于复式交分道岔双转辙器的双杆转辙机安装装置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通过与既有复式交分道岔转辙机安装方式进行分析比较,阐明双杆转辙机的特点以及如何有效解决复式交分道岔4mm不锁闭难以保证问题。  相似文献   
317.
基于《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技术要求,从专业测试的角度对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各类功能和技术指标的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进行阐述,并对前期视频监控系统的测试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汇总。  相似文献   
318.
针对CTCS-3级列控系统中的信号安全数据网,对基层环网、子网间、网管系统等各组成部分分别做了可靠性分析,并着重从组网结构、光传输特性、交换机软硬件性能、过载处理、链路聚合、VRRP冗余、网管服务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以系统的高度提出了综合可靠性指标。  相似文献   
319.
CTCS-2系统应答器设置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CTCS-2级列控系统现有应答器设置和管辖范围存在的问题,通过增设应答器并对其管辖范围进行合理划分,解决了现有应答器设置和管辖范围存在的问题,保证在任何一个限速区段内能够接收到两个应答器的信息,且应答器与下一个应答器信息进行冗余,提高了临时限速信息向列控车载设备提供的可靠性;取消了进站信号机降级显示,提高了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320.
选择一种既经济、又面向未来多业务的宽带接入技术,是中国移动最迫切的工作。PON由于其无源特性,在满足客户未来带宽需求的情况下,以较低的接入成本、较高的QoS保障、对光纤、电源等资源占用较少和对后期维护需求较小等优点成为最适合中国移动网络现状的接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