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13篇
  免费   2119篇
公路运输   9771篇
综合类   11225篇
水路运输   4055篇
铁路运输   5423篇
综合运输   1658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295篇
  2022年   837篇
  2021年   1335篇
  2020年   1203篇
  2019年   752篇
  2018年   677篇
  2017年   790篇
  2016年   853篇
  2015年   1126篇
  2014年   2206篇
  2013年   1747篇
  2012年   2576篇
  2011年   2572篇
  2010年   2159篇
  2009年   1950篇
  2008年   2030篇
  2007年   2386篇
  2006年   2210篇
  2005年   1261篇
  2004年   803篇
  2003年   565篇
  2002年   395篇
  2001年   395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驼峰自动化控制系统对铁路编组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分析了驼峰自动化控制系统在使用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及采取的有效措施,指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52.
高速公路事件检测是交通管理与控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将交通流动态预测与事件检测相结合,探讨了基于偏差分析的事件识别方法。该方法对3个主要的交通流参数,交通量、地点车速和时间占有率进行动态预测,对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了事件检测的具体步骤和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模型。该方法不受检测路段具体位置和时间的限制,具有较高的检测率和较小的误报率,有助于管理人员制定决策。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介绍了成都北站综合自动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道岔过电流保护设计、微机监测传输、尾部停车器逻辑设计和站场维修电话解决方案的实施经验和建议。  相似文献   
54.
机车车辆动力学研究及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机车车辆动力学在最近10年得到迅速发展,考虑车辆—轨道耦合作用的耦合模型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大跨距跨江铁路桥的建设,车和桥的耦合振动会引起接触网的振动,进而影响弓网的耦合振动。因此十分有必要开展接触网—受电弓—机车车辆—线路—桥梁耦合大系统动力学的研究。进行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优化,必须首先确定机车车辆动力学三要素的优先关系,即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平稳性,建立以列车为研究对象的模型,同时在模型中考虑机车车辆结构弹性和频变特征悬挂参数以及气流扰动的影响,进而进行灵敏度分析和参数优化。给出考虑频变特性的钢弹簧等效计算方法以及基于循环变量的列车系统动力学建模和计算方法,并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5.
单轴转向架具有重量轻、曲线通过能力强、低噪声和运行稳定性较差等特点。文章详细分析了单轴转向架的运行性能,并对单轴转向架在城轨车辆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认为其可满足城轨车辆的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56.
交通需求OD估计与预测的现状研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前,对于静态OD矩阵估计问题已经有很多研究者,对于动态OD前沿的研究工作则非常有限。关于对OD估计和预测的研究可分为封闭网络和开放网络。介绍了研究封闭网络的Bell,Van der Zijpp,Chang and Wu和Chang and Tao等人的方法,以及研究开放网络动态估计的3种方法,即Cascetta、Okutani、Ashok和Ben—Akiva等人的方法。并指出可以将OD估计问题陈述为具有不同误差特性、多个来源的不同类型信息的综合性和一致性的结合体,此联合估测就是经济计量学的混合估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57.
基坑工程不仅要保证维护结构本身的安全,而且要保证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开展基坑工程变形性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影响基坑变形的因素很复杂,传统的计算方法已无法准确预测基坑的变形。人工神经网络(ANN)有很强的解决非线性问题的能力。近些年来基于ANN的方法在岩土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ANN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8.
Changes in sediment qualit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benthic habitat conditions resulting from macroalgae overgrowth, were studied in the Venice Lagoon, Italy. Data were collected biweekly in spring and summer from 1993 to 1998 and from 2001 to 2002, as part of the macroalgae growth control strategies managed by the Venice Water Authority-Consorzio Venezia Nuova. Benthic habitat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Sediment Profile Imaging, which allowed the collection of several variables: aRPD (apparent redox potential discontinuity), prism penetration depth, presence of anoxia on the surface of the sediment, presence of reduced gas bubbles, stage of benthic colonization. All these variables led to the calculation of an environmental index (Organism–Sediment Index, OSI), which was then related to physical variables and macroalgae abundance. Until 1996, the overall benthic habitat of the Venice Lagoon showed almost stressed conditions; from 1997, the seaweed biomass rapidly declined and the OSI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OSI seemed to be affected by seaweed biomass, sediment compactness and water depth. Macroalgae biomass greater than 4.5 kg/m2 led to the complete disappearance of stage III of benthic colonization; values as low as 0.70 kg m2 already had a severe impact on recolonization. SPI attributes indicated the main mechanisms that could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benthic quality: seaweed proliferation is often followed by rapid decay of macroalgae biomass, especially when present in large amounts. The decrease in seaweed biomass often results in oxygen depletion in the water column and thus in the sediment, preventing complete benthic colonization. This research confirms the importance of in situ rapid reconnaissance survey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eutrophication on the benthic habitat.  相似文献   
59.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西南路网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四川出川通道进行规划展望,提出四川南向通道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探讨建设川南通道的方案和通道引入相关枢纽及地区的改扩建方案。 研究方法:采用系统工程方法,从西南片区铁路路网的特点分析,逐一分析出川通道的规划和发展;采用技术经济比较法对南向通道方案进行比较论证。 研究结果:在西南片区形成沟通广东广西地区的一条新路网,有利于西南路网布局及发展;带动相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为相关枢纽总图布置特别是成都枢纽客运站布局提供合理的发展前景。 研究结论:四川南向通道宜采用沿成昆通道至峨眉,修建峨眉经宜宾、叙永至贵阳的双线大能力通道,经黔桂铁路至柳州,分别经湘桂线南下广西地区,经柳肇线可达广州及东南沿海地区;成都枢纽成都南站可作为川南通道客车的始发终到站;贵阳枢纽结合川南通道引入需新建枢纽内第二客运站。  相似文献   
60.
从技术改造、循环经济、防污治污、政策支持、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方面推进能源资源节约,这既是缓解能源资源供求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