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76篇 |
免费 | 724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090篇 |
综合类 | 1457篇 |
水路运输 | 365篇 |
铁路运输 | 1672篇 |
综合运输 | 31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5篇 |
2024年 | 221篇 |
2023年 | 135篇 |
2022年 | 378篇 |
2021年 | 464篇 |
2020年 | 374篇 |
2019年 | 235篇 |
2018年 | 164篇 |
2017年 | 207篇 |
2016年 | 222篇 |
2015年 | 256篇 |
2014年 | 412篇 |
2013年 | 296篇 |
2012年 | 620篇 |
2011年 | 445篇 |
2010年 | 297篇 |
2009年 | 271篇 |
2008年 | 335篇 |
2007年 | 352篇 |
2006年 | 324篇 |
2005年 | 204篇 |
2004年 | 163篇 |
2003年 | 111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01.
802.
803.
804.
依托地铁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的故障模块,对地铁车辆各子系统的故障数据进行样本采集;运用统计学理论和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基本条件运营指标计算方法,对地铁车辆故障率进行建模分析。地铁车辆故障管理分析系统在西安地铁各运营线路应用以来,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地铁车辆的运营和预防性检修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为运营车辆各系统故障率、晚点率、下线率、正线影响及可靠性评估提供科学的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805.
为减少车辆延误和交通排放,基于机动车比功率提出信号交叉口红、绿灯期间污染物排放因子的标定方法.根据运筹学和交通流理论,以车辆延误和排放最小为目标建立单点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考虑小汽车尾气中的CO、HC和NOx三种污染物,利用 VISSIM 软件设计交通仿真实验,使用MATLAB软件编制参数标定和模型求解算法,根据车辆行驶状况数据标定每条车道组每种污染物的两类排放因子,并验证双目标信号配时优化模型.结果表明,与仅降低延误相比,双目标优化模型所获最优信号配时方案能使车均延误降低19%、交通排放减少11%.研究成果能有效减少交叉口延误和排放,为建立考虑交通排放的干道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06.
为了充分利用交通运输企业积累的海量车联网数据,挖掘营运车辆驾驶行为 特征的潜在规律.根据车联网数据属性提取涉及驾驶行为特征的参数,基于因子分析把8 个驾驶行为特征参数化为少数几个蕴含明确驾驶行为信息的综合变量,以此为指标通过 系统聚类,将选取的江苏范围内营运车辆驾驶行为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营运车 辆驾驶行为特征可有效聚为变速行为、超速行为、减速行为、加速行为,其中变速驾驶行 为程度较重的驾驶人其他3 种驾驶行为程度也较大.这类驾驶人具有较高驾驶风险,交通 运输企业需要对其重点监控.研究结果对我国营运车辆驾驶人的监管与培训具有一定参 考作用. 相似文献
807.
针对现有车辆检测算法在实际复杂道路情况下对车辆有效检测率不高的问题, 提出了融合多模式弱分类器, 并以AdaBoost-Bagging集成为强分类器的车辆检测算法。结合判别式模型善于利用较多的特征形成较好决策边界和生成式模型善于利用较少的特征排除大量负样本的优点, 以Haar特征训练判别式弱分类器, 以HOG特征训练生成式弱分类器, 以AdaBoost算法为桥梁, 采用泛化能力强的Bagging学习器集成算法得到AdaBoost-Bagging强分类器, 利用Caltech1999数据库和实际道路图像对检测算法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 相比于单模式弱分类器, AdaBoostBagging强分类器在分类能力和处理时间上均具有优越性, 表现为较高的检测率与较低的误检率, 分别为95.7%、0.000 27%, 每帧图像的检测时间较少, 为25ms; 与传统级联AdaBoost分类器相比, AdaBoost-Bagging强分类器虽然增加了12%的检测时间和30%的训练时间, 但检测率提升了1.8%, 误检率降低了0.000 06%;本文算法的检测性能显著优于基于Haar特征的AdaBoost分类器算法、基于HOG特征的SVM分类器算法、基于HOG特征的DPM分类器算法, 具有较佳的车辆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808.
在动车轴箱下方安装防护装置, 进行线路低速脱轨试验。车辆借助脱轨器完成脱轨, 利用应变片、加速度和位移传感器采集脱轨车辆的动态响应, 采用高速摄像仪和视频摄像仪分别记录了脱轨车辆的运动姿态。基于试验数据, 评估了脱轨条件下钢轨抗倾翻能力, 验证了脱轨安全防护装置的性能, 分析了动车脱轨后的动态响应和脱轨速度、车辆质量和线路对动态响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当动车低速脱轨时, 防护装置撞击钢轨的最大横向力为177.18kN, 小于钢轨横向抵抗力510.00kN, 因此, 脱轨安全防护装置可以扣住钢轨外侧, 有效限制脱轨车辆的横向移动。车辆的脱轨过程分为惰行、轨上运动、落地和路基滑行4个阶段, 各阶段的动态响应均随脱轨速度和车辆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当动车脱轨速度为22km·h-1时, CRTSⅡ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的脱轨距离约为15.80m,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的脱轨距离约为20.87m, 因此, CRTSⅡ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的轨枕可以起到减速带的作用, 减小脱轨距离。 相似文献
809.
对原有试验台架的信号处理和液压系统进行改进, 进行了YJH315钣金型液力变矩器的牵引试验。应用三维流场数值计算方法, 提出了YJH315钣金型液力变矩器外特性的动量矩方程、力矩方程与性能参数计算方法。分别通过MATLAB仿真软件和实测试验得到了不同转速比下的效率、变矩系数和公称力矩, 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当转速比在0~0.9时, 试验工况下的最大效率为0.82, 仿真工况下的最大效率为0.79, 效率的最大误差约为2%;试验工况下的最大变矩系数为2.41, 仿真工况下的最大变矩系数为2.29, 变矩系数的最大误差约为3%;试验工况下的最大公称力矩为28.7N·m, 仿真工况下的最大公称力矩为27.3N·m, 公称力矩的最大误差约为3%。3个指标的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说明提出的钣金型液力变矩器外特性计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810.
针对传统区域交通控制技术无法应对机非冲突干扰的问题, 结合中国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的特点, 研究了交叉口与路段非机动车对机动车的干扰。分析了区域路网机动车交通特征, 确定了混合交通特性相似的区域。基于路段非机动车的阻滞作用, 分析了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折减与相邻交叉口相位差的优化。以区域路网机动车总延误为优化目标, 建立了非机动车影响条件下的区域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模型, 优化了信号周期时长、绿信比和相位差等参数, 并利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利用VISSIM仿真软件, 以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环形区域路网为例对优化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 现状信号控制方案下区域路网7个交叉口机动车的车均延误为24.5~42.9s, 平均为35.99s, 路网总延误为256.39h, 优化后交叉口的车均延误为21.8~36.4s, 平均为30.12s, 路网总延误为214.57h, 7个交叉口车均延误减少了10%~24%, 平均为16.31%。可见, 优化模型能够显著降低区域路网车均延误与总延误, 提高区域路网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