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5篇
  免费   133篇
公路运输   328篇
综合类   269篇
水路运输   840篇
铁路运输   537篇
综合运输   3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针对不适应THDS轴温探测系统的长大货物车,分析论证了现车轴箱改进方案适应THDS轴温探测的不足,并提出了轴箱优化方案。经计算、试验和装车验证表明,新轴箱可行、有效、安全,满足THDS轴温探测要求,保证了长大货物车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42.
从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概念出发,阐述了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生命周期的特点和成本构成;从企业视角提出了一种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LCC估算方法;通过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统计产晶LCC的各项数据,结合财务数据进行归一化估算,并定期进行回归迭代,规范化实施分析与评价,从而得出产話的LCC改进建议,为公司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3.
多边形自耦变压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整流系统的体积,节约了变压器制造成本。为使多边形自耦变压器输出较大的二次侧电压值,优化多边形自耦变压器移相角,分析多边形自耦变压器移相角对12脉波整流系统输入侧电流谐波总畸变率,输出侧电压纹波系数,变压器、平衡电抗器、零序电流抑制器等效容量的影响;对比移相角在π/6、π/2时各个参数的值;提出适用于升压场合的多边形自耦变压器升压移相角;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同匝比时,多边形自耦变压器采用新移相角其输出电压幅值约为输入电压幅值1.4142倍,等效容量约为62.8%,较传统隔离式变压器等效容量小约37.2%。  相似文献   
44.
王东 《中国修船》2022,(1):53-56
文章主要介绍了海洋平台常用流量计的原理和特点,结合海洋平台的特点叙述了流量计选型时的注意事项,并给出了海洋平台常用流量计的选型原则和计算方法,为海洋平台选出最合适的流量计提供了一种方案。  相似文献   
45.
46.
阐述了基于云平台的城市轨道交通能源管理系统架构和建设方式。该系统利用云计算的高效和弹性来部署建设,采用线网-车站二层管理模式,降低了线网和线路服务器等的硬件部署成本和维护成本。通过将能源管理系统内部使用的业务应用转换为基于云平台的能源管理应用软件,能源管理系统可获取云平台提供的共享数据,并将经过业务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云平台中,以服务于云平台上其他业务,实现了数据资源的逻辑统一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47.
在充分研究铁路信息化发展现状、演进困境以及云计算平台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对于信息化的总体规划,提出铁路云数据中心的总体技术架构,详细阐述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铁路数据中心平台优势。对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超融合技术和网络拓扑技术展开说明。立足铁路云数据中心规划建设角度,重点从IaaS层资源规划、云管平台建设、网络架构设计和云平台双活灾备建设4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为铁路云数据中心规划、设计、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也为后续工程现场实施提供重要的建设思路支撑和实验室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8.
文章针对广西交通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现状,分析了建设交通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必要性,阐述了交通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创新点及主要内容,指出该共享平台的建设可改善和提高交通运输科技项目质量及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49.
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案和具体方法,使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能更好地与市场接轨。  相似文献   
50.
The detection of changes in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structures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structural safety assessment. The development of detection methods assumes greater significance in the case of offshore platforms because the inherent problems are compounded by the harsh environment. Here, we describe an instrumented physical model for th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of an offshore jacket-type structure and the results of tests in several different damage scenarios. In a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of two different methods, we discuss the difficulties of implementing damage detection techniques for complex structures, such as offshore platforms. The combined algorithm of a fuzzy logic system and a model updating method are briefly discussed, and a method based on stochastic 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with exogenous input is adopted for the structure. The consideration of uncertainties and the effects of nonlinearity were major objectives. So, the method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test scenarios consisting of the physical model with a geometric nonlinearity.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was utilized for the detection of nonlinearity in the recorded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ed methods are suitable for damage classification, but the quality of the acquired signals must be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successful classifi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methods may be extremely useful, as such technologies could be applied for offshore platforms in service, enabling damage detection with fewer false ala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