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6篇
  免费   227篇
公路运输   1087篇
综合类   944篇
水路运输   1322篇
铁路运输   901篇
综合运输   9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346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针对工程环抱形防波堤平面布置方案,利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手段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掩护后传入港内波峰线发生了偏转和波能集中,致使码头局部泊稳条件不满足标准要求。将位轴线顺时针旋转15°,与波峰线平行优化布置后,则满足。2)根据越堤波浪是否冲击港内码头轴线标准,论证10.0、10.5、11.0 m共3个防波提高程掩护体,得出11.0 m是可行的。3)防波堤外侧质量6 t护面块体失稳,经多次优化后采用质量10 t则稳定,弧形转弯处勾连性护面块体受侧向波浪力作用比受正向波浪力偏于危险。4)将试验结果与规范公式计算值进行对比,前者均大,因此对于弧形转弯段的处理应给予关注,尽量遵循规范要求轴线夹角的相关规定。5)试验再次验证了三维港池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在防波堤稳定性、越浪量和优化设计方面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12.
wangwei 《船舶工程》2020,42(7):40-44
针对4 500 CDWT化学品/成品油船运营中出现船尾振动剧烈、航速低、与设计航速相差甚远等诸多问题,进行实船治理。在尽可能减少改造成本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型线设计和CFD计算分析,选定优化设计的双尾船型对该船进行改造,改造仅局限于船尾机舱段设计吃水线以下部分。该治理方案达到了预期理想的设计效果,同时也满足了最经济的治理成本,可为出现类似问题的船舶提供宝贵的实船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813.
本文采用双向流固耦合研究一端固定的二维平板(展向无限长)涡激振动特性,通过流场和结构之间力和位移的相互传递来实现双向耦合。同时,对不同雷诺数下的平板绕流涡激振动进行了计算,并与单向求解算法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当涡脱落频率接近结构固有频率时,将出现频率锁定现象,同时结构将产生极大的位移响应。在锁定雷诺数区域中,双向流固耦合结构位移响应明显小于单向求解算法,而在其他非锁定区间,两种算法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814.
基于灰色理论的水下双层壳体振动与声辐射统计能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统计能量分析对一双层圆柱壳体在水下的流固耦合振动和声辐射进行分析计算.首先对各系统的模态参数采用理论方法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误差较大.为此,本文提出用灰色理论预测各子系统模态参数,通过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提出的方法可行,可以显著降低计算误差,为水下结构振动和声辐射计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815.
为提高舰载设备的抗冲击能力,利用ANSYS中的弹簧间隙单元构建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限位器刚度参数对隔振系统抗冲击性能的影响,揭示二次冲击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合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任一安装间隙下,随刚度比的增加,被隔振设备的相对位移响应逐渐减小,加速度响应迅速增加,二者呈负相关;二次冲击问题不受传统限位器刚度大小影响,但通过合理选用限位器参数或设计新型大阻尼限位结构可有效改善二次冲击的影响,进而提高舰载设备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816.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full-scale experimental field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floater motion on a main bearing in a 6 MW turbine on a spar-type floating substructure. Floating wind turbines are necessary to access the full offshore wind power potential, b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operation leave a gap with respect to the rapidly developing empirical knowledge on operation of bottom-fixed turbines. Larger wind turbines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reducing cost of energy, but challenge established drivetrain layouts, component size envelopes and analysis methods. We have used fibre optic strain sensor arrays to measure circumferential strain in the stationary ring in a main bearing. Strain data have been analysed in the time domain and the frequency domain and compared with data on environmental loads, floating turbine motion and turbine ope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ibution to fluctuating strain from in-plane bending strain is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larger than that from membrane strain. The fluctuating in-plane bending strain is the result of cyclic differences between blade bending moments, both in and out of the rotor plane, and is driven by wind loads and turbine rotation. The fluctuating membrane strain appears to be the result of both axial load from thrust, because of the bearing and roller geometry, and radial loads on the rotating bearing ring from total out-of-plane bending moments in the three blades. The membrane strain shows a contribution from slow-varying wind forces and floating turbine pitch motion. However, as the total fluctuating strain is dominated by the intrinsic effects of blade bending moments in these turbines, the relative effect of floater motion is very small. Mostly relevant for the intrinsic membrane strain, sum and difference frequencies appear in the measured responses as the result of nonlinear system behaviour. This is an important result with respect to turbine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where global structural analyses and local drivetrain analyses are frequently decoupled.  相似文献   
817.
李大鹏  杨天任  赵元松 《机电设备》2006,23(2):I0018-I0022
提出了通过对平板进行单面主动加热,根据平板的热响应测厚的红外无损测厚技术.使用有限元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厚度、加热热流、加热温度、加热区域形状、加热面积下的碳钢平板热响应.使用BP神经网络(NN)建立了热响应与板厚之间的非线性映射,神经网络的训练和测试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推广性.实际应用中可使用红外热像仪记录平板表面的热响应.提出的红外无损测厚技术具有单向性、不接触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18.
吴育 《机电设备》2006,23(3):I0030-I0034
叙述金茂大厦空调水系统能量计量管理系统的计量方法和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详细分析了空调水系统能量计量设计方案并加以确定,提高了测温精确度,同时介绍了有关仪表的造型问题.  相似文献   
819.
基于传递矩阵法给出了流场中变截面加筋柱壳结构在受集中力和声压作用下振动与声辐射的求解过程,并在确定模态截断算法有效性的基础上开展对结构振动特性的研究,分析了环板-圆柱壳加筋柱壳结构的损耗因子、流体介质、壳体厚度、环肋数目对其声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流体介质的存在使结构振动减小,辐射声压增加;损耗因子增加,振动和辐射声压在中高频段降低;壳体厚度增大,壳体的振动响应减小,低频段辐射声压降低,高频段辐射声压交叉波动;环肋数目增加,结构振动减小,在中高频段,辐射声压降低.  相似文献   
820.
本文主要根据实际经验,介绍了高速船设计中对重量和振动噪声的控制,可供同类型船舶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