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86篇
综合类   58篇
水路运输   9篇
铁路运输   15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沥青混合料内部空隙分布特征(英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X-ray CT无损检测设备分别对Marshall与SGC成型的AC-16、SMA-16与OGFC-16三种沥青混合料的内部结构进行扫描,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分析了混合料内部的空隙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内部空隙呈不均匀分布状态,其变异性受成型方式与级配型式的影响.在试件的高度方向,SGC成型试件的内部空隙总体上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特性,但Marshall成型试件的空隙分布特征并不显著.在试件的横向,AC-16与SMA-16试件的空隙较多地分布在试件边缘,试件呈"外疏内密"状态.  相似文献   
102.
沥青路面现场压实度或空隙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的抗水损害能力。但对AC13、AC16、AC25三种级配类型各自50组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在不同制样方式下的密度和空隙率研究结果表明,以现场芯样密度基于试验室标准密度获得的压实度或空隙率与沥青路面实际的压实度或空隙率存在2%的误差,导致沥青路面竣工压实质量的评定失真。因此,建议采用现场芯样密度以试验室标准密度评定沥青路面的现场压实度(或空隙率)时应考虑折减2%(或增加2%)作为竣工验收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03.
主要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空隙率试验中的有关问题 ,包括实测密度的测量、理论密度的计算以及空隙率计算等 .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譬如理论密度计算的问题 ,和几种实测密度之间的关系等 ,为进一步标准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计算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4.
针对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弯沉判别方法繁多的情况,在系统分析基于静弯沉的单一弯沉值法和相邻板角弯沉差法与基于动弯沉的截距法、弯沉盆变异法、夹角法、弯沉比法和模量反算法等现有路面板底脱空弯沉判别方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别指出了各种方法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为路面板底脱空弯沉判别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5.
针对高速铁路路基上单元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底脱空病害,运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底座板脱空力学分析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脱空长度对轨道结构和路基受力的影响,并考虑其对轨道结构使用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底座板底脱空长度不应超过0.81 m。  相似文献   
106.
结合国内相关标准,文章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翘曲脱空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采用以FWD 24 h连续检测后板角板中弯沉值的方法,对广西地区不同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了脱空检测,对比分析了其各自特点和使用性能之间的差异,以及翘曲脱空现象和成因。同时提出了不同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空检测的要求及合理检测时机。  相似文献   
107.
以3种级配的PAC-13和PAC-16混合料马歇尔试件作为载体,运用cosmos图像处理技术获取了混合料试件的内部有效空隙分布,分析了有效空隙分布特征与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效空隙图像可以定性描述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连通情况和分布特性,相同检测面积内最大骨料粒径越大形成的有效空隙(面积)越大,有效空隙率分布范围为6.5%~12.8%;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马歇尔稳定度都随着空隙率或面积率的增加而减少;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渗透系数随着空隙率或面积率的增大而增大;有效空隙面积(面积率)与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具有一致性,可以用于分析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有效空隙分布及其路用性能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8.
采用动力有限元方法,研讨了基于FWD荷载作用下的水泥混凝土板下基础脱空与接缝传荷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以了解不同脱空尺寸和不同传荷能力对面板受力和路表各传感器弯沉盆曲线形状及弯沉盆参数的影响,为有效评定水泥混凝土路面地基脱空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9.
为了解决实际工程中聚氨酯混凝土因强度形成影响因素多而导致压实时机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一种便捷直观的压实时机确定方法。首先针对自主研发的聚氨酯混凝土设计了一种贯入阻力测试系统,将容许空隙率(1.5%~4.0%)作为压实效果评价标准,通过重复性试验确定可压实贯入阻力范围值,提出以聚氨酯混凝土贯入阻力量化其固化反应程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以催化剂用量为唯一可控因素的施工可压实时间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湿度及催化剂用量代表性组合的试验条件下,当聚氨酯混凝土的贯入阻力在可压实贯入阻力值范围(0.20 kN±0.03 kN)内时,其马歇尔试件空隙率可满足容许空隙率(1.5%~4.0%)范围要求,相应的可压实时间预测模型相关系数高(R2=0.89)且差异性极显著。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0.
利用ANSYS和蒙特卡罗方法,建立含有不同空隙结构的沥青混合料模型,施加0.7 MPa的竖向荷载后,提取应力应变值,进而研究空隙结构(包括形状、大小、空隙率)的差异对沥青混合料内部受力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X向拉压应变、Y向拉压应变最大值及X向压应力均随空隙边数的减少线性降低,Y向压应力最大值减小更加明显;空隙边缘路径上X应力极大值均出现在空隙的角点,Y向应力在角点处发生突变,最大值可达2.22 MPa,均值为0.59 MPa,尖锐处为易损伤区域;随着空隙变大,应力、应变基本呈增大趋势;空隙率的改变对X向应力与剪应力影响较大,且空隙率一旦超过10%,X向应力与剪应力急剧增大,之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