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28篇
公路运输   41篇
综合类   89篇
水路运输   25篇
铁路运输   43篇
综合运输   12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由于《铁路钢桥施工规范》等标准对钢桁梁桥整体节点杆件的安装验收缺少明确的标准规定,为了确保该类钢梁桥制造、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芜湖长江大桥及类似桥遇到的问题,兼顾复杂钢梁杆件制造公差的合理、匹配要求,提出了对相关规范的补充完善建议,可供规范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2.
西安地裂缝是西安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f3地裂缝通过北站房及高架候车室拟建场地,其活动对站房安全有较大影响。查明其位置、评价其影响、并提出对策是防治地裂缝灾害的关键。介绍西安地裂缝的基本特征及成因机理,对拟建场地f3地裂缝的勘察概况做了说明,并通过对已有观测数据和地裂缝活动特征的分析,估算地裂缝未来的活动速率。在此基础上分析地裂缝对建筑物的危害,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3.
候车区是铁路客运站内旅客聚集密度最大、停留时间最长的区域,其合理运用对提高客运站的运输组织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铁路客运站候车区车次分配问题建立了基于三目标的数学优化模型(优化的3个目标分别是:一个候车区在同一时间只能被一个车次占用、便于旅客进站上车、保持候车室运用和负荷均衡性),并对该模型进行算法设计和求解.通过实例验证和参数微调对比,对候车室运用方案的优劣进行了评价,验证了数学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4.
分析了高铁乘客换乘常规公交等候时间的特性, 实测了高铁枢纽内公交站台乘客的到达时间, 对乘客到达时间进行了分布拟合与K-S检验。基于概率论方法, 建立了考虑公交车辆运载能力限制的乘客平均等候时间模型, 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并仿真分析了高铁列车与公交车辆到达时间间隔、换乘人数、公交车辆运载能力及公交车辆准点率对乘客平均等候时间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 当高铁列车到达时间间隔为10min, 公交车辆到达时间间隔从200s增加至600s时, 换乘乘客的平均等候时间由120s增加至1 000s;当公交车辆的运载能力为50人·veh-1, 换乘人数从50增加至200时, 换乘乘客的平均等候时间由100s增加至900s;当公交车辆平均到达时间间隔为200s, 公交车辆到达时间间隔标准差从0增加至400s时, 换乘乘客的平均等候时间由110s增加至800s。换乘乘客的平均等候时间与公交车辆到达时间间隔呈正相关关系, 与高铁列车到达时间间隔呈负相关关系, 与换乘人数呈正相关关系, 与公交车辆的准点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5.
为解决地铁运营中集成度较高的综合监控系统由于数据服务模式复杂所造成的容灾能力不强的问题,设计一种综合监控系统容灾模型。在分析现有综合监控系统容灾方案的基础上,基于多代理技术,建立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综合监控系统容灾模型,提供故障检测、智能备份、灾难容错、智能恢复等功能;再用仿真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并对比分析两种容灾模型的优缺点,从而在现有环境下为集成综合监控容灾系统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6.
说明了最大、最小检测半径的计算,推证了双面啮合下节圆压力角(节点展角)的计算公式;解释了检测中心距公差带(径向综合测试公差带)的形成和作用,对个别代号的含义提出了看法;列举了保证功能齿厚测量精度的主要要求,给出了部分因素对测量精度影响的比率。  相似文献   
157.
可超车条件下公交车站点延误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解公交车在站点的等待过程,给出了公交车站点延误的分类和定义.运用排队论中的M/M/s模型,结合随机变量函数和幂级数等相关知识,基于平均排队时间、排队时间标准差和延误产生概率,采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建立了公交车站点延误估算模型.该模型以公交车到达率、站点通行能力、泊位数和信号参数为解释变量.通过停靠站实地调查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表明所建模型可用于公交车站点延误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8.
文中以歧义容忍度的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职女生的歧义容忍度总体上略偏低;歧义容忍度居中的学生英语成绩显著高于歧义容忍度偏高和偏低的学生;女生的歧义容忍度在不同的语言技能上存在差异和性别优势.这一研究结果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是:提高学生的歧义意识并因材施教,培养适中的歧义容忍度;发挥...  相似文献   
159.
剖析了道路公交系统模型的结构 ,建立了描述公交复合流中车流、人流特性的数学模型 ,提出了解析法和仿真技术相结合的公交车行程时间计算方法 ,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  相似文献   
160.
定点停靠公交的服务效率与停靠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线路公交站,为规范乘车秩序,实现乘客排队候乘车,需要公交车在公交站内各指定位置进行停靠,即定点停靠。但是现实中定点停靠措施使公交车出现排队拥堵的频率大为增加。鉴于此,首先根据排队论建立了定点停靠公交站排队模型(c_M/M/1型)与自由停靠公交站排队模型(M/M/c型),通过服务指标的比较探讨出现此现象的理论原因;其次,运用排队概率方法建立公交站合理停车位数量的计算模型,并在综合考虑公交车到达频率、平均停靠时间以及可忍受排队概率等因素的基础上.计算两种类型公交车站的合理停车位数量。研究得出,在公交车平均到达率与平均停靠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实施定点停靠措施后.公交车站的服务效率会降低,对停车泊位的需求会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