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34篇
综合类   80篇
水路运输   22篇
铁路运输   29篇
综合运输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交叉口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现有交叉口优化设计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对现有交叉口的优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2.
基隆港地理位置和港口布局都非常特殊,冬季进靠港操纵与众不同,作者结合自身多次进出此港的经历,分析总结了安全进出此港的特殊操纵方法。  相似文献   
43.
船闸待闸时间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施桥船闸和淮安船闸的实际运行资料为依托,对不同类型船舶的待闸时间作了统计分析比较.研究发现虽然施桥船闸与淮安船闸的待闸时间明显不同,但其待闸时间不均衡系数却很接近,特别是下行船队的待闸时间不均衡系数几乎相同.此外,淮安船闸和施桥船闸的待闸时间分布很不均匀,部分船舶的待闸时间远超过中值待闸时间,由此推断船闸规模的扩大虽然可以改善船闸的繁忙程度和降低平均水平的待闸时间,但不能彻底避免压船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4.
通过分析影响汽车客运站内部布局的因素,提出了合理的站内流线组织方案,介绍了现有的客运站设施配备及面积计算方法,并说明了该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最后对该计算方法提出了改进的思路。  相似文献   
45.
应用综合评判方法对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进行容差设计,较好地协调了臂架系统质量与制造成本之间的关系.以最低的制造成本获得高质量的臂架系统,增大了混凝土泵车的利润空间。同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分析了公交站点间车辆运行过程,将行程预测时间划分为交叉口排队等待时间、路段行驶时间和停站时间3个部分,利用交通波理论和延误三角形,分别建立了无公交专用车道和有公交专用车道2种情况下排队等待时间的动态预测模型;根据乘客到站规律和上下车规律,提出了公交车进站停靠时间模型;针对无公交专用车道条件下的时间预测方法进行了实例演算.实验数据表明,基于交通波行程时间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满足站点间行程时间预报要求.  相似文献   
47.
候车是公交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候车时间是决定公交系统吸引力的关键因素,也是评价城市公交服务水平的指标之一. 目前,获取乘客候车时间的主要途径为问卷调查法和视频采集法. 但是这些方法费时费力,仅能实现小范围典型站点的候车时间的调查,无法快速完成线路甚至线网级别的候车时间采集.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基于北京公交GPS和IC 卡刷卡数据,采用非时齐泊松过程理论构建了乘客到站模型,并给出了一种离散条件下任意时刻的乘客人均候车时间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动态准确的获知不同站点、线路和线网乘客的人均候车时间. 基于此方法本文计算了1 d 内北京公交606 路全线的人均候车时间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606 路早晚高峰和中午乘客人均候车时间最短大约在200 s 左右,下午乘客的候车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48.
赵哲 《汽车技术》1995,(5):1-10
根据汽车车身薄壁件的功能要求,提出了车身薄壁件采用形位公差的必要性,并指出了现行形位公差用于车身设计时所存在的问题。在对现行形位公差标准进行适当的补充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比较切合实际和较为完善的汽车车身薄壁件形位公差体系,并在南京汽车制造厂得到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9.
为解决环形交叉口左转通行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借助内侧环道与外侧环道设置左转待行区和直行待行区,并建立环道交通信号与进口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在饱和度等约束条件下,基于进口道停车线和环道停车线后不同的交通状态建立相应的延误计算模型,以延误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信号控制参数优化模型。案例分析表明:当左转交通量低于左转二次停车控制法适用的左转临界值时,所提出方法的延误较高;而当左转交通量高于该临界值时,左转二次停车控制法的延误快速上升并高于所提出方法的延误,且将导致环道锁死,而采用该方法仍能稳定运行,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进一步分析进口交通量、不同类型环道数量和环岛半径等差异对所提出方法控制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环形交叉口进口交通量增大,该方法适用的临界左转比例随之降低;当进口交通量的左转比例低于临界左转比例时,交叉口处于非饱和状态且延误低;反之,交叉口处于过饱和状态且延误高。当左转交通量高于450 veh·h-1时,增加左转环道有利于降低车均延误;而当直行交通量高于1 150 veh·h-1时,增加直行环道效果更佳。当进口交通量小于800 veh·h-1时,环岛半径对交叉口延误影响不大;而一旦进口交通量高于800 veh·h-1后,环岛半径对车均延误的影响随进口交通量的增长愈加显著,环岛半径越大,交叉口车均延误就越高。  相似文献   
50.
宽容性设计理念崇尚以人为本的道路容错、纠错功能,多用于高速公路路侧带的设计。而针对城市道路涵盖的交叉口、标志标线、防撞护栏及施工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宽容性设计,目前国内的研究比较有限。为此,通过分析我国城市道路的设计现状,分别按城市道路施工区、城市主干道以及低流量交通道路几个方向提出了基于宽容性理念的设计建议,为加强城市道路安全提供具有实用性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