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25篇
综合类   7篇
水路运输   10篇
铁路运输   11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建筑的方案设计实际上是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前期工作。设计人员在建筑的方案设计阶段不仅要考虑到是否符合国家现行工程设计规范、规程、标准和各地区相关标准图集等,还应考虑到是否实用及便于施工,是否有利于节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城市建设进入精细化、集约化发展新阶段,城市更新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而街道空间的更新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活力的街道生活是一个城市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本文根据不同街道类型特点,探讨街道空间更新改造设计的思路、方法及措施,通过提升街道空间品质,满足城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山岭重丘区的复杂地形、地质状况,及本人在我省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测设工作中的体会,简要介绍公路小桥涵在平面、立面的各种设备方式,并进行有关分析。  相似文献   
4.
胡云华  史世波 《隧道建设》2015,35(Z2):50-56
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隧道梅子洲风井基坑开挖深度达到48 m,坑底以下为强透水的粉砂层及卵砾石层,场地地下水与长江江水间存在着直接稳定的水力联系,且其与防洪堤间的净距仅为18 m,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根据抽水试验结果,对梅子洲风井基坑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并结合周边环境要求,采用水下混凝土封底防止坑底突涌破坏并保证井内结构施工期间的基坑抗浮稳定与安全,实现井内结构干作业,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规避减压降水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相应地,坑内采用干开挖与水下开挖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土方开挖。梅子洲风井的实践经验表明,对开挖深度大、承压含水层厚度及埋深均极大导致隔水帷幕难以穿透承压含水层的基坑工程,采用水下开挖方式可有效防止基底突涌的发生,并能改善围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状态; 而水下封底混凝土的设置可承受坑底巨大的承压水压力,是确保工程实施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位于缓和曲线上梁桥的平立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道323线渔珠潭大桥的设计过程,介绍了位于缓和曲线上梁桥的平面及立面设计构思和方法。对工程应用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申波 《广西铁道》2009,(3):1-2,4
针对柳州跃进路铁路住宅楼紧邻铁路,居住受行车噪音干扰的实际,为充分利用土地,发挥景观优势,对住宅楼的长短、进深和位置进行非常规的布局和调整;利用端单元外墙较多的特点,根据每个端单元不同位置设计多种端单元户型,还采用可变户型,以满足不同住户的需求;立面造型采用极简主义风格,室外环境体现“没有设计痕迹”的原则,以创建低成本、高品质的节约型住宅小区。  相似文献   
7.
双三次曲面在交叉口立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行交叉口立面设计大都采用手工计算的方法,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很难判断立面设计的优劣,笔者将交叉口设计视为曲面的设计,利用双三次曲面函数,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该交叉口的等高线图,并可通过插值求得任意坐标点的标高,设计者可适时进行调整,直到满意为止,这种方法快速,方便,设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平面环形交叉口立面设计计算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使个交道路在交叉口形成一个共同的构筑面,对平面环形交叉口立面设计采用一种新的坐标法计算设计标高,经分析该法具有简便、可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肖蕾 《港工技术》2016,(1):28-29
本文从建筑规模与建筑风格、材料、色彩、细部设计、建筑节能等方面,探讨了现代港口综合办公楼建筑外立面的设计手法,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升公路长大隧道中紧急停车带处的交通安全,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等理论对隧道紧急停车带端墙进行了优化设计,然后进行驾驶模拟试验对无立面标记方案、大面积弧形立面标记方案、条形与箭头组合方案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条形与箭头组合方案平均可视距离达(307.4±1.6)m,满足计算识别视距要求,平均视认反应时间最小,为1.176 s,且立面标记面积比大面积弧形立面标记方案小74.0%,工程建设及维护费用更低,该方案的改善效果最好。因此推荐在高速公路隧道紧急停车带端墙使用该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