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5篇
综合类   11篇
水路运输   9篇
铁路运输   25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坚持采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方针,按照“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信息化”的要求,立足国产化,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技术装备现代化。(1)加快机车车辆升级换代——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中,铁路部门以掌握核心技术为目标,积极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战略,在高速动车组关键技术等8个方面取得技术创新成果26项,掌握了既有线时速200km及以上提速改造成套技术。  相似文献   
3.
论汽车产业的二次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汽车产业二次创新的必要性1.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分析中国汽车产业起步较晚,1986年4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中首次提到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综观20年的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我国汽车产业一直采用“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初衷引进技术为的是在中国企业中得到扩散,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绝大多数汽车企业在引进国外技术后只是简单地模仿运用,不注意消化吸收,更没有进行积极地创新。技  相似文献   
4.
《中国铁路》2009,(4):61-61
3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辽宁调研期间专程来到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考察了国产和谐型大功率机车生产线,并对近年来铁路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赞扬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大功率电力机车走在了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5.
景红  李爱平  王刚  吴鑫 《铁道机车车辆》2011,31(Z1):400-404
调喷器是引进消化吸收的某型号大功率柴油机的关键件,前期研制过程中一直采用进口调喷器装配,订货周期长,制造成本高.通过针对引进产品的消化与吸收,研究了适宜性工装,优化和改进了工艺方案,并针对试验台进行了适宜性改造,在工艺试验的基础上,解决了引进产品国产化制造的关键技术,为某型号柴油机的国产化改进提高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重庆重汽科技》2005,(2):48-48
《重庆重汽科技》以传播先进技术,开展科技交流,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培养开发企业科技人才为宗旨。围绕企业生产发展长远目标,为科技传播交流服务,积极总结科技成果与应用先进技术,促进先进管理方法的推广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为企业的技术进步服务,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方法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7.
日前,国务院印发《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提出今后三年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七大任务。那么,在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福田新能源城市客车已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福田汽车采取自主开发,目前采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方式。首先在今年底实现蓄电池国产化,明年争取电机国产化。  相似文献   
9.
船舶信息化期待点睛之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萍 《中国船检》2008,(9):54-60
船舶信息化已经渗透到造船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信息技术已成为造船业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还有不小的差距:信息孤岛、基础数据不成体系、进口软件的消化吸收等瓶颈问题依然存在。业界人士认为,信息集成和信息一体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杰 《轿车情报》2012,(5):90-93
自主品牌的潜力到底有多少?来看看近年他们推出新车型的配置就可见一斑了。涡轮增压、无级变速、双离合。这些本属于合资品牌的专利已逐渐被自主品牌消化吸收。且不论这些装置的质量如何,至少我们看到了自主品牌的进步,而且它们的车价足以搅乱细分市场的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