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97篇
综合类   46篇
水路运输   89篇
铁路运输   173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客车提速与车钩缓冲装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祥  刘凤刚 《铁道车辆》1999,37(6):18-20
客车提速后,列车的纵向乘坐舒适性有所降低,本文经过分析,认为影响纵同舒适性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缓冲器的初压力过大和钩缓系统间隙较大,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P62(N)型棚车钩缓装置在车上按装情况及作用力的传递;在列车连挂运输中钩缓装置上窜的现场调查;在列车连挂运输中钩缓置产生上窜的原因及采取具体工艺措施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大功率电力机车的牵引缓冲装置变形吸能元件支撑板的功能、结构、主要工艺难点进行分析,介绍一种新型的加工工艺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其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
列车运行图可调整度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分析了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的大小及其分布规律对列车晚点传播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列车运行图调整系统,对给定晚点程度的列车进行模拟调整,从而计算出列车晚点恢复率,晚点传播区大小,连带晚点时间和关键列车运行线等。指标来达到对列车运行图可高速程度优劣评判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ATS仿真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仿真技术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已越来越广泛地得到认可.从上海市地铁1号线ATS系统实际出发,综台现代仿真理论、DCOM和ActiveX等技术,设计一种基于分布式三层结构的城轨ATS仿真培训系统解决方案.重点介绍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及该仿真培训系统的各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7.
《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GB/T7928-2003)标准解读(续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车辆型式与列车编组 7.3.2联结装置中应有缓冲装置,其特性应能有效地吸收撞击能量,缓和冲击。该装置承受的能完全复原的最大冲击速度为5km/h。 新增条文。原标准4.2条虽然提到“列车在以相对速度5km/h冲撞下不出现残余变形”,但没有明确缓冲装置的技术参数。目前不同车型的车钩缓冲装置所能承受的最大冲击速度差异较大,北京地铁目前大量运用的车辆基本仍为全动车.车钩缓冲器能够承受的最大冲击速度为3km/h。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实际运行不确定性的分析,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追踪列车间隔时间是由最小列车间隔时间和平均必要缓冲时间两部分组成。应用概率论和排队率,给出城市轨道交通高峰期线路通过能力的动态不确定型计算方法,使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不断适应列车晚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机电设备》2006,23(5):17-17
20多年前,当胡年丰教授提出在国内研发新型产品“钢丝绳隔振器”时,除了中科院力学所张强星、田千里等教授支持外,几乎没有人认同该产品技术的应用价值。但这并没有改变一位教授的坚韧不拔的研究决心,他以更加坚实的步履来证实自己对技术  相似文献   
10.
针对船舶避碰决策系统中的船舶运动趋势和避碰时机建立数学模型,实时预估目标船相对于本船的最近会遇距离和最近会遇时间。同时,针对预测模型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先缓冲后预测方法,并对缓冲算子作了改进,弱化其随机性。应用数据融合技术,给出系统的数据融合处理模型,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系统跟踪目标的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