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71篇
综合类   23篇
水路运输   35篇
铁路运输   22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使用状态对焊钉连接件抗剪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直径的正立、侧立和倒立焊钉连接件抗剪性能试验,研究混凝土浇注方向、焊钉所处使用状态对其抗剪刚度和使用阶段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PBL剪力连接件承载力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设计、制作了15组不同的PBL试件共44个,完成了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分析了各种因素对PBL键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将试验结果与栓钉极限承载力作了比较,也与各国专家提出的PBL键承载力计算公式所得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PBL键承载力大、延性好;影响PBL键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钢板孔洞大小、贯通钢筋的大小和强度、混凝土强度和箍筋强弱;每个试件的孔洞个数和贯通钢筋个数以及试件尺寸等对PBL键单孔承载力也有影响;非紧套型试件的单孔极限承载力远大于与PBL键贯通钢筋同直径栓钉的单钉承载力,而且也大于贯通钢筋与混凝土榫的抗剪极限承载力之和;紧套型PBL键试件单孔极限承载力与同直径栓钉的极限承载力接近。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汽车电线束图纸中插接件标注缺陷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的标注方法,对插接件代用及查询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线束连接器是整车线束各分段之间、线束和用电器之间连接的桥梁,它能否正常可靠连接,不仅关系到整车用电器能否正常工作,并且关系到整车的安全性,可见其重要性。国外各大主机厂都对线束连接器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但自主品牌汽车在线束连接器领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重点介绍自主品牌汽车线束连接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严荣  杨俭 《汽车电器》2020,(2):65-66,69
针对某车型开发阶段发现的某控制器接插件进水导致腐蚀的故障进行分析,通过试验对失效的根本原因进行验证,得出结论,在接插件进行装配时有一定几率发生盲塞松脱,最后制定了临时措施及正式工艺控制方案,并从连接器设计角度提出一些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洪湖 《汽车电器》2013,(11):21-29
对当前汽车线束二维设计图纸的表达方法进行分析,并对其规范进行探讨,倡导业界来共同探索这一课题并力争形成一种标准。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随着国家倡导绿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愈发得到人们的重视。要保证汽车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正常运行,这对汽车所有零部件的质量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系统中,往往都应用大量了高压连接器,每一辆新能源电动汽车上所使用电连接器数量将达到600~1500只,故连接器对整个新能源汽车的质量保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连接器一旦失效,后果十分严重,汽车温度局部升高或发生燃烧事件,甚至出现交通意外。本文从新能源汽车用的高压连接器发展现状及趋势基础上,对高压连接器的失效分析和性能指标做了概述,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汽车驾驶室外线束通过多位连接器转接连入汽车驾驶室内,其即满足线束的装配的需要,也很好的实现了线束模块化。另外它采用整体防水结构,有效的节约成本,而且外形美观。在国内外商用车领域越来越受到欢迎。  相似文献   
9.
软件架构的设计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最终软件产品的质量,而软件架构描述语言(ADL)是设计软件架构的基础.通过对已有的ADL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可靠性评估的架构描述语言,该语言具备大多数ADL描述软件系统高层结构的能力,还支持便于可靠性评估的架构分割.  相似文献   
10.
王奇  苑静 《汽车电器》2012,(7):30-31
针对汽车连接器使用护套产品存在的端子退位问题,进行必要的技术分析,从而找到解决端子退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