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13篇
综合类   54篇
水路运输   169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罗宏 《水道港口》2005,26(Z1):111-115
三峡工程施工期变动回水区河段由于水位变化,使部分河段碍航情况加剧.根据三峡大坝各蓄水期通航代表船队及其相应的通航标准,文中分析了9个滩险的成因,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并对工程实施后的整治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2.
吕航 《中国船检》2002,(11):38-40
导流明渠功成身退 有"人造长江"之称的三峡导流明渠,是临时性建筑.在三峡工程修建前,船舶一直经天然河道通行.为了修筑三峡大坝,三峡工程开挖出导流明渠.三峡工程为保证长江通航的要求,分两次截流,1997年截断长江主河床修建二期左岸大坝,江水与船舶从人工开挖的导流明渠通过.  相似文献   
163.
高雄  胡洋 《水运工程》2002,(7):77-80
2002年11月-2003年4月,三峡工程导流明渠将封堵,临时船闸将承担单线通航的任务,这期间内在对待闸船舶数量进行量化测算与分析的基础上,对通航管理诸多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4.
165.
一、前言三峡工程档案巨细无遗地真实记录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简称三峡工程)80年来的构想和勘测、设计、科研、论证、建设过程,也详实地反映了几代档案人为保护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默默耕耘的历史足迹。 1994年10月,国家档案局批准三峡工程档案工作列入国家档案局管理序列,直接接受国家档案局的工作指导。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简称三峡总公司)及时地对档案工作进行了研究和决策,组建了档案管理机构,确立了档案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体  相似文献   
166.
在分析四川航运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扬长避短的措施和政策性建议。要点是:立足长江,巩固川东,优先发展客运,出川货运,调整水运结构,改革水运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7.
重庆水运物流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辉 《综合运输》2006,(11):42-45
重庆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上游,是西部12个省(区)市中除广西外,具有水运优势的市。三峡工程的建设为重庆水运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大力发展重庆水运物流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168.
文中首先简述了上荆江水道自然概况,在此基础上分别以芦家河浅滩和马家咀浅滩为例,探讨了卵石浅滩及沙质浅滩的自然演变规律及原因;最后就三峡建库对上荆江两类浅滩的影响问题给出了略估。  相似文献   
169.
Robert  A.  Magliola    P.E.    S.E.  熊灵阳 《科学技术通讯》2008,(1):17-24
在中国三峡库区滑坡是广泛分布的一种自然地质灾害。滑坡可以使城镇移位,阻断河流,房屋和厂房毁坏造成人员伤亡。本文概述了巫山-秭归段基本的滑坡类型和近年来该地区发生的一些灾难性的滑坡。 三峡工程坐落在中国长江湖北段(图1)。尽管181m的三峡大坝可以用来发电和蓄洪,但是三峡工程对生态和地质灾害的潜在影响引起人们的关注。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边坡失稳引起,滑坡(主要是落石、岩石块体滑动和表层碎屑滑动)是经常发生的现象。滑坡的负面影响和结果包括:(1)城镇移位;(2)民房和厂房的毁坏造成人员伤亡;(3)阻断道路;(4)威胁长江及其支流的航运。随着三峡水库水位的上升和周期性的波动,以及移民被安置到高地,滑坡发生的频率和数量应该有所增加。因此,滑坡对生命财产的潜在威胁也在增加,特别是巫山县和巴东县这两个人口聚集中心。  相似文献   
1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