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13篇
综合类   54篇
水路运输   169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1.
荣天富  谢葆玲 《水运工程》2006,(8):70-73,78
三峡工程除防洪、发电外,具有相当的航运效益,目前这一效益已初步显现。文章对此作了概略分析.并指出存在问题和及时抬高三峡水库蓄水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2.
根据岩体结构面的透水性能提出了渗秀结构面这一术语,它是岩体中透水能力较强,系统分布规律比较明显的岩体结构面,与现在地应力场相关,是岩体渗流研究的基础。由此可建立典型裂隙而渗流模型,使研究成果更具客观性,同时也使对岩体渗流排水机理及应力-渗流耦合作用的研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3.
三峡库区汛期日调节通航水流条件一维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祥玮  戈龙仔  刘红华 《水道港口》2004,25(3):140-144,149
采用圣维南方程组建立三峡库区日调节通航水流条件一维数学模型,利用三峡枢纽淤积平衡地形日调节物理模型试验成果对数学模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24h日调节过程中,流量变化的时候,上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最不利。随着泥沙淤积年份增加,汛期日调节通航水流条件逐渐恶化。电站机组错时开启或关闭可以减小口门处的流速。  相似文献   
54.
孙开畅  李军 《中国水运》2006,4(8):81-83
本文对三峡工程二期围堰进行了饱和状态下的运行期稳定渗流分析和平面非稳定渗流有限元计算,计算结果的规律性和普遍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意义,可供其它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55.
信息     
《水运管理》2006,28(7):40-40
IALA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长江主要支流船型标准化发展目标;引航机构“企改事”;国家三部委发布THC调查报告;中夕卜合作设计三峡工程升船机;福建省发布节约型交通白皮书;《海口港总体规划》通过审查;台湾地区港口发展重新定位;中远物流与中国人保签订综合责任保险;河北省成立物流企业综合评估委员会;湛江港构建华南散货物流基地;船舶在沿海港口使用焚烧炉的许可条件。[编按]  相似文献   
56.
57.
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观音滩河段河工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音滩河段河工模型试验研究是在结合三峡工程175m方案蓄水期变动回水区特点和闸区航运的发展要求基础上进行的。本文论述了观音滩河段滩险特征,碍航原因及早期整治工程概况,模型设计情况。同时,通过无方案、原方案及修改方案的试验成果分析及方案结合对比,提出了整治该河段整治的最佳工程方案,为三峡工程建成后该河段通过万吨船队的整治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洪水急液滩不同滩型的碍航机理及对应的  相似文献   
58.
三峡工程中,由于混凝土施工量大,所以采用了塔带机,该设备采用软管溜筒垂直运输混凝土,本文针对这种施工方法,用流体力学的方法和新拌混凝土的流变本构关系求解在重力作用下溜管中混凝土的下行速度问题,通过有限体积法离散数学模型,编制FORTRAN程序,计算出不同管长,不同混凝土物性下的运动状态,数值结果表明,采用软管溜筒能有效的抑制混凝土的下行速度。  相似文献   
59.
刘萧 《中国船检》2014,(10):80-82
三峡大坝蓄水成库后,内河以及库区航运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蓄水至175米线后,库区通航水深4.5米的航道可以达到548公里且平均航宽在100米以上,"黄金水道"焕发出勃勃生机,5000吨级单船和万吨级船队可从坝前直达重庆更是给予了内河航运业莫大的实惠。但是,在航运人泰然享受三峡工程蓄水方案成果之时,是否也意识安全形势的严峻?  相似文献   
60.
《中国铁路》2006,(8):I0001-I0001
作为全球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将与三峡工程、载人航天等工程并驾齐驱,载入中华民族“敢为”的史册。在人迹罕至的神秘大自然中呼唤“天人对话”,使不毛之地焕发出现代生活之生机,这是青藏铁路化神秘为神奇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