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17篇
综合类   25篇
水路运输   983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61.
上海港是我国的重要枢纽港,也是上海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全市进出口物资运量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港口,上海口岸外贸运输量的99%以上由上海港装卸,华东各省和长江流域地区经济腹地每年有3500多万吨货物在上海港换装中转。上海港的吞吐量自从1984年突破亿吨大关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1993年已超过1.7亿吨,  相似文献   
162.
世界港口     
《水运文献信息》2002,(1):16-16
  相似文献   
163.
童毅 《交通与计算机》2012,30(2):62-67,71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发达成熟城市将会面临集疏运系统饱和及缺乏问题。以上海沿江通道各种规划选线方法及路线方案为例,介绍了在用地资源有限、集疏运系统不完善条件下,如何与其他通道结合,新建集疏运通道,从而保证各自功能的发挥并能与城市交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4.
165.
从内贸以及外贸两方面探讨上海港货物海运生成量。常用的预测方法有回归分析法、指数平滑法、灰色预测等,但单独的预测方法往往导致预测的准确性较低。文中通过货运量生成法、三次指数平滑法、回归预测法得到3组预测值,作为Elman神经网络的输入,对网络进行训练得到综合的预测模型,并以上海港货物吞吐量为例,对此模型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66.
杜旭丰  赵楠 《中国港口》2012,(11):23-26,18
<正>201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0万TEU,达到了3173万TEU,连续两年蝉联世界第一。在欧美市场持续低迷、国内经济稳中求进的时刻,上海能保持高吞吐量实为难能可贵。洋山港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的核心与重点,它的生产与运作,承担了大部分上海港"国际航运中心"最前线的职责工作,任重而道远。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上海港2011年的国际中转箱量只有158.7万TEU,仅占总吞吐量的5%。与此相对的,国际上公认的几大中转港新加坡、香港和釜山在2011年的国际中转比例分别达到了85%、60%、45%之巨(见表1)。这样的表现实难与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目标相符。  相似文献   
167.
张黎 《集装箱化》2012,23(6):16-18
1上海—仁川集装箱班轮航线SWOT分析1.1优势(Strengths)(1)航线经营格局稳定。2003年,经中韩两国交通部门批准,上海—仁川海运航线从客货班轮运输转为集装箱班轮运输。目前获得该航线经营权的船公司共有5家,其中,中资船公司2家,韩资船公  相似文献   
168.
杨珩  崔洋 《交通科技》2012,(4):133-136
从内贸以及外贸两方面探讨上海港货物海运生成量。常用的预测方法有回归分析法、指数平滑法、灰色预测等,但单独的预测方法往往导致预测的准确性较低。文中通过货运量生成法、三次指数平滑法、回归预测法得到3组预测值,作为Elman神经网络的输入,对网络进行训练得到综合的预测模型,并以上海港货物吞吐量为例,对此模型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69.
电子标签技术将在21世纪得到极大的推广和应用,它是用来对运输集装箱的自动识别,能够实现对运输过程中集装箱的货物状态和运输信息的有效监控和实时管理,从而大大提高了集装箱运输的管理水平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0.
为推进我国智慧港口建设进程,分析我国智慧港口建设中存在码头改造成本高、港口集疏运信息共享不充分、港口服务模式灵活性低、港口物流链业务协同能力不高等问题,对智慧港口建设提出建议:智慧港口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指导和政策支持;智慧港口的发展需要依托港口企业持续创新服务模式,加大新技术的应用;智慧港口的发展需要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