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5篇 |
免费 | 7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605篇 |
综合类 | 299篇 |
水路运输 | 272篇 |
铁路运输 | 432篇 |
综合运输 | 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77篇 |
2022年 | 97篇 |
2021年 | 134篇 |
2020年 | 84篇 |
2019年 | 63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78篇 |
2014年 | 76篇 |
2013年 | 68篇 |
2012年 | 97篇 |
2011年 | 84篇 |
2010年 | 64篇 |
2009年 | 78篇 |
2008年 | 80篇 |
2007年 | 79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59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研究目的:新建工程上跨既有铁路隧道施工越来越多,需严格考虑对下方铁路隧道的附加位移、附加应力、平顺度等多方面影响和施工步的动态作用结果;而理论解是难以考虑复杂地形和施工过程的.结合上杭县北站新区内拟建的新站北路上跨赣龙复线铁路工程,应用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探讨上方公路施工对下方铁路隧道的影响,以指导设计,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通过基于实际地形条件及隧道衬砌设计的三维模型研究得出:铁路隧道的最大附加位移在1 mm左右,最大附加内力为1 810kN·m/m;公路路堑开挖面最大水平位移为41.0 mm左右.认为在做好有效施工组织和监控量测的前提下,可保证铁路的运营安全.建议施工中应尽量分段、分区、分层、对称地进行路堑开挖,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施工步的适当调整,以进一步降低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3.
"L"形两线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换乘站类型,以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较为完善的上海轨道交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根据车站站位不同,把"L"形两线换乘站布局方案归纳为错开式、重叠式两大类型;每一种类型根据立体布局形式不同再进行细分,并从换乘距离、便捷性、安全性等角度对不同类型L形换乘布局方案站进行特点分析,并进行可行方案的补充,对今后"L"形两线换乘站布局方案设计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4.
《铁道机车车辆工人》2017,(4)
广州地铁车辆的TSG18型受电弓在运用过程中,上框架多次出现肘接部位和平衡杆安装座部位开裂的问题,通过计算和论证,提出了改进方案,降低了受电弓故障率,也为其他地铁车辆提高受电弓可靠性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恩施市连珠大桥进行静载、脉动和现场荷载试验,测得结构的各种力学指标和性能指标,并与理论计算值及相应的规范规程要求进行了对比,从而对桥梁的整体性能和结构的安全性做出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桥的主体结构满足设计要求,达到了设计要求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06.
选取5组天然波和2组人工波,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对某地铁上盖物业超限高层进行分析,研究整体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和地震损伤破坏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结构及相关构件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该结构具有合理的屈服耗能机制,满足预先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07.
林士财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22,(2):29-35
为探讨温度荷载作用下既有离缝无砟轨道结构层间损伤发展规律及上拱变形对轨道结构力学特性的影响,基于有限单元法和界面损伤内聚力模型,建立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层间损伤萌生于离缝区与黏结区衔接处板角位置,并随温度梯度的持续增大斜向发展;黏结区损伤横向贯通后,轨道板竖向位移存在明... 相似文献
108.
在恒载作用下,上承式拱桥可通过设置合理拱轴线达到拱肋成为小偏心受压构件的目的.然而,在活载作用下,拱肋不再是单向受力状态,伴随明显的弯剪变形,导致力学性能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跨拱桥在活载占比重较大的铁路桥中的应用.据此,基于拱式、桁式结构的受力特点,考虑合理的体系转换方式,提出一种上承式加V拱桥结构,研究其力学特... 相似文献
109.
110.
耿凯亮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2,25(3):86-90
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对城市轨道交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降低气象灾害对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影响,最新研发的上海轨道交通气象辅助决策系统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可对气象灾害提前预警,使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气象风险应对能够"关口前移".在此基础上建立气象风险防范工作机制,提出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应对气象灾害事件的精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