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17篇
综合类   18篇
水路运输   27篇
铁路运输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提出利用数据库中间件技术,探讨铁路综合应用跨异种数据库的数据消费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2.
DBCS是客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数据传输定义采用中间件技术实现分布式数据库间数据传输.介绍DBCS的结构、功能、实现流程及其在客票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3.
首先对海洋港口物流的物联网网络结构进行研究,并分析海洋港口物流的业务特点,明确中间件对物联网在海洋港口物流领域中的运用起到的关键作用;然后对中间件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最后采用分层的方法将整个物联网中间件的结构划分成3个层次,对多类异构设备采用分布式与集中式管理相结合,并根据物流业务的需要,对数据进行相应处理,形成事件信息发布给后台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44.
现阶段EAI的核心实现主要使用中间件技术、 Web Services和SOA(面向服务的架构),三者均可单独设计和实现完整的EAI系统,也可以互为补充互为利用。在大型的企业级应用中,应用环境往往极为复杂,系统的服务要求必须达到工业标准的高性能与高可用性,其中,大规模分布式事务处理、大规模关键业务处理和可靠的异步消息传递是构成异构的、松散耦合的企业级应用的组成核心。因此在这类商用环境,使用基于EAI的中间件架构是当前应用的主流,可以最大化地保护客户投资,能够实现“柔性化”的软件系统,从而降低实施EAI的成本和风险。  相似文献   
45.
基于TAO实时事件服务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TAO及其实时事件服务的体系结构,探讨了实时事件服务的工作原理.以多个Windows终端组成的100M以太网为例,给出了实时事件服务应用的详细设计.  相似文献   
46.
文中对高速公路ETC技术在智慧停车场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指出了当前ETC智慧停车场推广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ETC智慧停车场运营管理系统建设的需求,并对系统主要功能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47.
CTI的应用最主要体现在对CTI软件产品的选择。目前市场主要流行的CTI软件产品有3类:CTI独立软件产品、CTI中间件和CTI应用开发平台。对这3类产品的特点、发展进行了分析,并重点讨论了功能最强、开发最快的CTI应用开发平台产品的优势。  相似文献   
48.
命名数据网络在物联网应用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但其设计之初的一些特点对其在物联网方面的应用具有阻碍。因此,学术界提出在网络层面和应用层面添加一个中间件,增加命名数据网络(NDN)对多维数据的支持能力。基于这一思想,以车联网为场景,验证中间件及其配套算法的有效性,并对相关机制的缺陷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实验仿真,分析名字翻译优化算法和改进机制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算法和改进机制有效提高了NDN应对多维数据请求的性能表现。  相似文献   
49.
论述国内外射频识别(RFID)中间件产品现状及应用,包括RFID产品的主要类型、特点与应用情况.从技术角度分析目前RFID中间件产品研究存在的不足,建议国内企业合作研发、政府政策支持、加大研发投入、拓展应用行业,并对我国RFID中间件产业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0.
面向SCM的物联网动态服务及应用中间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集成化供应链平台的业务协同合作与信息共享,构建业务需求驱动的物联网关键技术融合体系,采用基于Web服务组合模板、服务组合规则和服务自定义指标的中间件和物联网感知层相结合,通过服务的封装与组合、快速的服务重构完成智能中间件设计,支撑分布式SCM应用软件借助中间件技术实现物联网在异构环境下动态的共享信息资源,完成从数据到信息的业务价值层次转化,提供具有可信性、有效性、协同性的业务支撑技术融合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