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52篇 |
免费 | 6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262篇 |
综合类 | 300篇 |
水路运输 | 557篇 |
铁路运输 | 261篇 |
综合运输 | 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87篇 |
2022年 | 101篇 |
2021年 | 105篇 |
2020年 | 99篇 |
2019年 | 63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47篇 |
2015年 | 61篇 |
2014年 | 94篇 |
2013年 | 115篇 |
2012年 | 142篇 |
2011年 | 124篇 |
2010年 | 124篇 |
2009年 | 131篇 |
2008年 | 143篇 |
2007年 | 110篇 |
2006年 | 124篇 |
2005年 | 101篇 |
2004年 | 111篇 |
2003年 | 105篇 |
2002年 | 77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1.
主动悬架系统对汽车加速性能改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前轴驱动汽车加速过程中质量转移而使最大驱动力下降的问题,提出了利用主动悬架系统减小汽车车轮动态载荷对其进行改善的方法,并进行了控制系统的设计。模拟分析表明,利用主动悬架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前轴驱动汽车由于质量转移而引起的车轮动载荷的改变,是解决加速过程中驱动力下降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2.
83.
主动悬架系统对汽车侧翻稳定性改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被动悬架系统侧翻稳定性比较差的问题,提出采用主动悬架系统的方法进行改善。通过汽车侧倾运动状态分析,建立了被动悬架系统、主动悬架系统和控制系统模型。模拟分析得到主动悬架系统使得汽车在弯道行驶时的侧倾角有效值下降了92.8%,侧倾角加速度有效值下降了78.2%,侧翻因子有效值下降了92.6%。结果表明:利用主动悬架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汽车非直线行驶时的侧倾角以及侧倾角加速度,提高汽车的侧翻稳定性,是提高汽车非直线行驶状态下安全性的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4.
浅谈汽车电子稳定程序系统(ES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车辆的主动安全性大大提高。为了防止车轮抱死,避免车辆在紧急制动时因车轮抱死而失控,1978年博世公司开发了世界首套ABS,并在1985年投产。据统计在2004年欧洲生产的新车ABS,装备率已达到85%,而欧洲生产协会更保证对2004年7月起生产的新车100%装备ABS系统。在我国生产的新车中装备ABS系统也达到66%。由于ABS不能解决车辆在湿滑路面上起步或加速出现的车轮打滑问题,更不能避免车辆发生侧滑。因此,在ABS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在车辆起步或加速时,如果某个车轮出现了打滑现象(车轮速度… 相似文献
85.
根据噪声测量法规ISO362/R51.03的要求,2024年欧洲乘用车的通过噪声限值将进一步降低2.0dB。通过噪声主要受到排气噪声的影响,因此需要重点在排气系统方面做进一步的优化工作。 相似文献
86.
针对智能汽车在无信号交叉口对横穿行人的避撞问题,研究了主动转向避撞控制策略。基于多层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采用分层控制策略设计局部规划层控制器与全局跟踪层控制器,在此基础上根据交叉口处汽车与行人的轨迹特征计算人车碰撞剩余时间,改进传统人工势场法构造避撞函数,规划出既能规避交叉口内存在碰撞风险的行人又能使偏差最小的局部避撞路径,并使智能汽车在满足多项动力学约束时准确跟踪参考路径,通过搭建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结合广东省2006—2018年交通事故数据库选取对交叉口人车碰撞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设计仿真场景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智能汽车能在多个初始点完成对参考路径的跟踪,控制器对不同速度和附着条件有较高的鲁棒性,高速低附着场景中,智能汽车横向加速度小于0.4 g、质心侧偏角小于2°、前轮侧偏角小于2.5°,各约束量满足舒适性和平稳性条件;4个典型交叉口场景中,智能汽车以不同速度直行或转弯通过交叉口,均能识别横穿行人中存在碰撞风险的行人实现主动转向避撞。 相似文献
87.
88.
89.
90.
汽车的静音性能主要依靠降噪手段来实现,包括主动降噪和被动降噪.文章对非入耳式ANC主动降噪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展开分析,着重分析降噪原理和实现手段,并以长安福特锐界车型为例介绍该技术在实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