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107篇
综合类   112篇
水路运输   114篇
铁路运输   39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71.
本提出一种将模糊控制与人工神经网络和结合的自组织学习方法对交通信号进行实时控制。该方法以模糊神经网络为核心,应用在线滚动学习模型生成交通信号配时方案。这种方法克服了现有控制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传输,准确的数学模型等缺陷。中应用微观交通仿真系统对模型进行了校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372.
针对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财务的评估特点,分析了货款企业财务的因素,并由此建立了基于RBF的贷款企业神经网络模型,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井利用该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对贷款企业进行评估,是商业银行对贷款财务企业进行评估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7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城市道路软基沉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软基预估沉降值与实际沉降量差异,引入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根据道路前期沉降观测资料,进行沉降预测.工程实践证明,所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预测精度高、简便易行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4.
通过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技术对西昌至攀枝花高速公路新开挖昔格达地层高边坡进行稳定性预测,利用已有5个月的观测数据,应用误差反向传播(BP)理论建立预测模型,通过计算,得到每个边坡观测断面的预测结果.预测结果与目前边坡实际变形基本吻合,证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技术在昔格达地层公路边坡变形预测中是发挥一定作用的.  相似文献   
375.
发电机作为船舶关键部件之一,其运行状况关系船舶整机状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船舶发电机结构更为复杂,同时其所发生的故障更为复杂和致命,因此研究高效可行的船舶发电机故障诊断技术已成为各研发机构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算法模型建立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以发电机转子偏心问题为实例,在Matlab中应用该技术进行训练和故障诊断,并与BP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蚁群算法训练速度快、精度高,是一种可靠的故障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76.
基于神经网络的汽车制动系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某轻型客车制动系统为例进行可靠性分析,利用威布尔过程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拟合,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参数估计,计算所获得分布的参数值,绘制出可靠度曲线。  相似文献   
377.
基于粘土地基的几种路基沉降预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粘土地基的路基实测沉降资料,采用曲线拟合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和灰色预测法,通过对比分析,探求实际沉降发展规律;研究这些预测方法的适用条件以及优缺点,为粘土地区实际工程变形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8.
根据典型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运行状况,从时间因素、交通动态因素、道路条件和隧道群环境因素等方面选取输入变量,以运行速度为输出变量,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隧道群速度预测模型;然后,通过灵敏度分析方法,研究各个输入变量对输出变量的影响程度,并对各个输入变量的灵敏度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针对隧道群交通流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与速度密切相关的信息来模拟,克服了传统算法难以建模的缺陷,适合交通流限速控制的在线建模。该方法切实可行、准确度较高,可为制定高速公路隧道群速度限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79.
依托连云港徐圩港区二港池多用途泊位软基处理工程,开展固化海相软土劈裂抗拉试验,研究了水泥混掺石灰和粉煤灰的抗拉强度变化规律,利用灰色关联理论明确各因素对固化海相软土劈裂抗拉强度影响。研究表明:水泥和石灰混掺的固化效果优于水泥和粉煤灰,水泥和石灰混掺的固化土各龄期抗拉强度是水泥和粉煤灰混掺工况的1.3~2.9倍。海相软土初始含水率从60%增至80%后,7~28 d龄期固化土抗拉强度降幅为24%~75%。含水率和养护龄期是影响固化海相软土劈裂抗拉强度的主要因素;固化剂掺量中,水泥掺量对劈裂抗拉强度影响最为显著。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法,提出了海相固化软土抗拉强度的预测方法,此方法能快速且准确预测不同初始含水率和固化剂掺量下固化土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380.
通过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获得主动气动翼板优化控制参数需要庞大的试验和计算成本,并且难以得到最优的翼板控制参数。基于流线箱梁主动气动翼板颤振控制的风洞试验数据,以翼板与主梁扭转运动相位差为输入,颤振临界风速变化比例为输出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了主动气动翼板颤振临界风速预测关系。结果表明:预测输出值和实际值之间误差为5%左右,相关系数为0.965;使用训练得到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以1°增量对0°~360°范围内的气动翼板相位差进行遍历计算,得到了两侧翼板相位差对主梁-翼板系统颤振性能的影响规律,当迎风侧翼板相位差位于180°~360°内时系统颤振性能得以提高,最优参数组合为迎风翼板相位差231°,背风侧翼板相位差63°;利用获得的最优气动翼板相位差参数组合,建立了主梁-翼板系统流固耦合模型,对试验和神经网络模型的最优参数的颤振控制效果进行验证,证明了神经网络对颤振控制预测的准确性。提出的通过数据量较少的试验数据训练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预测主梁-翼板系统颤振性能的理论框架,显著改善了颤振控制效果,实现了高精度主动气动翼板颤振的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