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5篇
  免费   24篇
公路运输   768篇
综合类   135篇
水路运输   178篇
铁路运输   334篇
综合运输   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辆05款上海大众途安(TOURAN)车,采用BJZ 2.0L发动机和09G手一自动一体变速器,累计行驶4.65万km,出现按喇叭按钮,喇叭不响;按多功能转向盘右侧“ 、一”音量按钮及三角形调台键时,音响音量不变化,无法切换电台的现象。维修人员接车后听完车主描述后,以为喇叭进了水,随  相似文献   
22.
《中国铁路》2006,(1):70-70
轻型低噪声货车转向架是德国和瑞士联合开发的项目。Leila构成具有内部齿轮、橡胶弹簧的主悬挂、液压减震器、十字锚杆固定的轮对、电控盘形制动和位于中轴下的2系橡胶弹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3.
模拟了在列车纵向动力作用时,平面心盘承载式转向架心盘处的作用力.计算结果表明,空车心盘冲击载荷一直存在.摇枕点头运动时,上下心盘之间的塑料和金属衬垫潜在的缺陷或损伤,增加了点接触载荷.纵向冲动作用下,在心盘壁产生的垂向摩擦力是心盘表面产生点载荷的重要因素.边缘壁摩擦产生的剪切载荷可能是引起心盘塑料垫片边缘破坏失效的主要原因.增大心盘承载面的直径将使心盘壁的接触载荷增大,但不会明显减小上心盘和心盘衬垫之间的垂向点载荷.  相似文献   
24.
介绍一种集装箱码头叉车用拖运拖盘工属具及其结构构成。该工属具可以安全、快捷、高效地对拖盘进行拖运,且节约能耗、环境友好,具备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5.
1 问题的提出 近期,丰台车辆段部分检修车间反映,配装有尼龙磨耗盘的下心盘在投入运用的前几个段修期就较多地出现了直径磨耗过限问题.2009年3月,在专门用检测样板对新进货的转8G型转向架下心盘抽测时,发现新品下心盘与段修检测样板不符的现象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既有装用转8A型转向架货车加装心盘磨耗盘的研制过程、主要结构、试验验证、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等。  相似文献   
27.
介绍了铁路货车底架上心盘及从板座铆接工艺装备的研制过程,分析了铆接工艺及装备设计中的难点,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8.
对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的冲击特性及其对高压设备绝缘老化的检测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在对负荷进行定性讨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冲击性电流增量的幅值对电容型设备测量参数介质损耗因数的影响,以三相综合电流为基础,通过向量分析揭示了负荷电流变化对高压套管监测电流的干扰,建立了针对高压套管的简化冲击干扰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受冲击电流幅值的影响,高压套管介质损耗因数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但由于初始综合电流不同,不同组套管会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根据现场测试,以湖东牵引变电所为例,对变压器高压套管特征数据在线采集、分析,验证该干扰模型。  相似文献   
29.
刚柔耦合多体车辆操纵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夏长高  宫镇 《汽车工程》2004,26(5):564-567
利用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基于ADAMS软件平台的整车刚柔耦合多体系统操纵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并分别对多刚体模型和刚柔耦合多体模型进行了“转向盘脉冲输入”、“ISO移线”仿真,分析了构件的柔性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为保证某微型客车达到《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国家标准的要求,针对转向盘后移量过大问题,对原转向管柱进行了重新设计,开发出具有防撞、吸能性能的转向管柱,减少了微型客车正面碰撞时的转向盘后移量,满足了微型客车车型变化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