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23篇
综合类   20篇
水路运输   221篇
铁路运输   13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一、地理浅说上海是长江河口的冲积平原.全境地势低平,平均高度在海拔4米左右,东高西低:东部、北部、南部略为高起,海拔5米左右;中部浦江两岸次之,4米左右;西部淀山湖附近最为低下,2.5米左右.它的微地形像半个向西倾斜的碟子.在距今6亿年到2.25亿年的古生代,上海曾是经历多次海陆变迁的古老陆地.约在7 000万年前的中生代后期,上海地区多次发生岩浆喷出和侵入,经长期风化侵蚀,形成了现松江西北部的东、西佘山,凤凰山、辰山、天马山等山丘.距今7 000万年到200万年是地质史上的新生代第三纪.纪初,上海上升为陆地;纪末,地壳则不断下沉(太湖是当时沉降中心).距今2万多年到1.5万年,为地质史上第四纪冰期的最后一期(大理冰期),地球气候远比现在寒冷,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部被冰层覆盖,海面约在现今海面下100 ~ 120米处.上海地区和黄海、东海西部都是陆地.距今1.5万年,气温开始变暖,冰川渐消.1万年前,海面上升到目前海面之下的37米处.五六千年前,升至目前海面下5~6米处.  相似文献   
82.
《水道港口》2013,(2):185
<正>《水道港口》由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主办,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型载与海岸河口、内河航道、通航建筑、波浪、防护建筑物、交通环境保  相似文献   
83.
《中国水运》2001,(12):41-42
长江南京航道局管理范围为长江下游,上至湖北黄颡口,下到江苏浏河口,其中主航道846.6公里,其他航道1063.1公里,总计1909.7公里,设置干流航道标志和专用标志近千座。全局下设7个航道处,24个航道站,拥有职工1460人,航道工作船79艘。与中上游相比,我局所辖航段江面宽阔,水深浪大,进江海轮多,对航道尺度要求高。  相似文献   
84.
2020年,电力系统全面向绿色转型,"水火核"进入高质高效、有序发展的新阶段.其中,煤电"淘汰"与新建同步行动,既支撑又调节的双重角色进一步凸显;大水电建设成果丰硕,乌东德水电站投产机组近七成,白鹤滩水电站建设稳步推进,两河口水电站下闸蓄水;核电按下实质性"重启键",创造世界三代核电最短建设工期的华龙一号成功并网,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步入批量化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85.
介绍潮汐河口物理模型试验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并对其量测仪器、数据采集和试验数据处理作了扼要说明。  相似文献   
86.
在分析研究三峡成库后对河口航道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和以往三峡库区河口研究资料的基础上 ,针对处于三峡工程回水变动区上、中、下各段及常年回水区的主要库区河口 ,探讨了相应的河口航道治理方案 ,可供今后工程实施时参考  相似文献   
87.
长江口水域砂体发育且活动频繁,给航运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分析阐述长江口航道疏浚及水域矿砂资源的综合利用.水下砂体是良好的砂矿资源,河道采砂既可实现资源利用,也能促进航道整治,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8.
文章从GPS静态测量、导线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等三个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红水河曹渡河口至桥巩段平面高程控制测量方法及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89.
珠江口伶仃洋是地貌条件独特、水沙条件复杂的敏感海区,也是我国乃至世界沿海航线最密集、船舶密度最大的水域之一;港珠澳大桥是横跨伶仃洋的由"桥-岛-隧"构成的超级大型复杂工程。针对港珠澳大桥工程对珠江口伶仃洋复杂的水沙动力环境的影响,采用多种研究手段对大桥工程对伶仃洋水域水沙环境、港口航道、滩槽稳定性影响等关键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论证。主要研究成果表明:1)珠江口伶仃洋具有"微变性、趋稳性、可塑性"的重要特征,其"三滩两槽"基本格局可以长期保持稳定;2)港珠澳大桥(推荐方案)对珠江口伶仃洋水沙环境不利影响相对较小,对港口航道基本无不利影响;3)从水沙条件角度来看,港珠澳大桥(推荐方案)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0.
港珠澳大桥工程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建立了基于无结构网格的港珠澳大桥所在海区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并采用潮流数值模拟手段对该海区的潮流动力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大桥工程周围海域的潮流动力影响。为了在宽广海域中刻画桥墩的阻水影响,将桥墩概化为陆地,并采用桩基阻力处理方法处理桥墩阻力。通过研究采用了局部网格加密方法,桥墩处最小网格长度仅2.39m。研究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伶仃洋潮流的影响甚微。若以流速变化0.01m/s作为有显著影响的判断标准,则工程对潮流的影响仅限于内伶仃岛与桂山岛之间的大桥及人工岛附近。大量的研究结果可为论证港珠澳大桥建设方案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