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90篇
  免费   46篇
公路运输   8653篇
综合类   2135篇
水路运输   5069篇
铁路运输   2042篇
综合运输   73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898篇
  2013年   772篇
  2012年   1200篇
  2011年   1241篇
  2010年   1180篇
  2009年   1454篇
  2008年   1667篇
  2007年   1271篇
  2006年   1290篇
  2005年   1298篇
  2004年   1473篇
  2003年   977篇
  2002年   565篇
  2001年   488篇
  2000年   423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211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通过对“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规定”的分析,阐述此规定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建议客车生产厂家应针对市场的变化,开发经济型的高等级客车,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52.
藕断丝也断     
《汽车与配件》2005,(24):39-41
伟世通公司于2001年脱离了福特汽车公司.成为上市公司.但由于资产、人员、债务、股权等没有彻底划分清楚。伟世通公司与福特汽车公司还是一个藕断丝连的关系。经过双方多年艰苦谈判.终于在今年5月25日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伟世通公司将21个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转让给福特;伟世通终止向福特租借约17400名美国联合汽车工会员工;福特免除了伟世通20亿美元债务等。  相似文献   
53.
王飞 《汽车与配件》2005,(52):44-46
目前我国半挂车生产企业约有150多家,多数企业均是以兼营半挂车为主,形成这种产业结构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半挂车产品技术要求本身和需求市场特点而形成的,由于半挂车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对于企业来说也就是进入的门槛较低,相应的赢利能力也较弱,目前以半挂车为单一生产或主导的生产企业较少。这是形成半挂车产业集群规模小而混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4.
在对我国目前战略资源状况、特点和经营政策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铁路物资企业的经营应紧紧盯住战略资源,占据战略资源制高点的观点.  相似文献   
55.
56.
在国家发改委<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半挂牵引车的详细参数表中除了列出牵引车质量参数外,还标注有"准拖挂车总质量的技术参数".如一汽集团公司生产的解放CA4163P7K2型半挂牵引车,整备质量6 490 kg,半挂车鞍座最大允许承载质量9 870 kg,驾驶室准乘坐2人,故总质量为6 490 9 870 130=16 490 kg.总质量分别为36 000 kg、30 000 kg和27 000 kg的准拖挂车,允许选装4种不同型号的发动机,其功率为206 ~162 kW不等(一汽称其产品标注的发动机功率均为净功率).  相似文献   
57.
黄芳 《中国水运》2005,(10):10-11
我国船舶移籍的现状 在国际海运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海外移籍是各国船舶所有人采取的一种重要经营手段.但是,目前在中国,特别是在1994年实行新税制后,移籍船舶规模迅速扩大,已超过我国国际海运船舶的半数,比重已明显失衡.据统计,在境内登记注册的挂五星红旗的船舶共1 880艘、1 600万载重吨;而在国外登记注册、挂方便旗的船舶共550艘、2 015万载重吨,约占中国远洋船舶总吨位的55.74%.目前我国船舶海外移籍的主要特点是:移籍船舶船型较大.  相似文献   
58.
在国际海运日益全球化竞争的今天,要求非常宽松的船舶开放登记制度已变得非常普遍.悬挂方便旗也将作为各国船舶所有人一种重要的经营手段.  相似文献   
59.
范立力 《中国港口》2002,(11):42-44
<正>全球贸易的迅速发展及技术进步,使如何提高港口效率,如何使港口管理、经营和生产的日趋合理化成为港口界面临的最重要和最紧迫的课题。信息技术及其系统在港口业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已使亚太地区的主要港口在管理,经营及生产方面的效率得到了提升和优化。所以,港口对新的管理、经营和作业模式的定位就变得异常重要。(一)8个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港口管理、经营和作业模式1.澳大利亚根据联邦宪法,各州及领地政府负责提供和维护港口设施,但对港口基础设施不作立法规定。所以每一级政府都有权为所属的港口在管理、经营和生产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大多数澳大利亚港务局是在州立法体制下,以法人地位运作的。港口赖以运作的政策规定各个州均不相同。很多港务局都采用“土地所有人”方式,各类港口服务则由私有部门提供。州政府一般都通过内部参股的方式,保持对公司化港口的所有权,有权指定董事会成员,州政府相关部门则行使对非法人地位的港口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60.
介绍了与技术监督工作相关的世贸概念,提出如何与世贸接轨的具体内容和设想,并对今后技术监督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