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246篇
综合类   109篇
水路运输   58篇
铁路运输   125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高层建筑结构利用质量摆减震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高层建筑结构利用悬吊质量摆减震的原理及减震性能的研究,通过分析得出了在高层建筑结构顶部各层设备3个悬吊质量摆且其频率都和结构基频相同时减震效果最好,质量的减震效果还随悬吊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悬吊质量与结构质量之比在于%时减震效果增加较缓慢。  相似文献   
83.
84.
基于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的轨道交通高架桥在地震时位移较大,相邻跨由于相位差的存在有相互碰撞的风险, 需探究在取得高隔震率的同时如何降低梁端相对位移,避免相邻跨结构产生碰撞。以北京市轨道交通平谷线高架桥 为背景,探讨在不同的地震峰值加速度区域减隔震设计的隔震效果,以及相对于延性抗震设计的经济优势;推导结 构体系周期的计算公式,提出梁端伸缩缝宽度的设计方法。分析表明,在 0.2g、0.3g 峰值加速度区域,墩柱隔震率 几乎持平,高峰值加速度区域减隔震设计具备良好的经济性;相邻跨体系隔震周期越接近,梁端相对位移越小。  相似文献   
85.
在传统的设计中,各种设计变量及参数往往被看成定值,无法定量回答产品在多大程度上是安全的;因此有必要对FA传动减速器的关键零件进行可靠性分析,为整个减速器进行可靠性分析打下基础.本文研究发现,FA传动摆线轮齿面接触应力与齿面接触疲劳强度都呈对数正态分布;结合影响两者分布的因素,建立了FA传动摆线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可靠性分析计算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6.
论述了汽车转向泵的压力控制过程及压力振摆的产生.以VIOF型汽车转向泵为例,在规定其排量、转速、开启压力的情况下,突然关闭出油口,通过计算各时刻点的滑阀位置和压力值,分析了其压力振摆的波动规律,确定了影响其压力振摆的主要因素.指出,适当减小滑阀弹簧刚度和限压阻尼孔径,增大滑阀与阀体配合隙,对限制压力振摆有利.  相似文献   
87.
摆式列车倾摆控制系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阐述了摆式列车倾摆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检测子系统、控制系统、通信子系统以及倾摆作动子系统的功能及原理,并给出了车体倾摆控制算法,最后给出了对各子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基本满足了倾摆控制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88.
对摆式列车倾摆控制系统的实际线路采集信号进行分析,采用切贝雪夫逼近设计有限冲激(FIR)低通数字滤波器,分析了信号经过滤波后产生滞后的原因,提出了滞后的补偿办法。给出了超高阈值的选取,介绍了DSP技术,采用TMS320C40实现数字滤波器,得到可以实际应用的数字滤波器。  相似文献   
89.
摆式列车机电作动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采用机电作动器作为摆式列车倾摆驱动优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外机电作动器的研制和应用情况,研究了机电作动器总体设计方案,并分析两种方案优缺点,设计出我国摆式列车用机电作动器,介绍了机电作动器的技术设计情况,对丝杠进行了选分析,对丝杠的受力分析和设计,给出了主零部件的技术和强度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0.
为弥补在非机动车道设计方面对电动自行车考虑不足的情况,有必要对由人力/电动自行车组成的饱和混合流下非机动车道基本需求宽度进行研究。以非机动车饱和混合流为研究对象,从非机动车的物理运动宽度组成出发,通过构建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非机动车物理运动宽度的影响因素,对分类自变量进行组合筛选;建立了不同组合类型下的非机动车速度与运行摆幅、路侧安全净距线性模型,得到性别为女性、年龄为老年和车型为电动自行车为最不利组合的结论;根据非机动车道的85%位运营速度确定最不利组合下的非机动车物理运动宽度,进而确定非机动车道基本需求宽度;针对非机动车道宽度合理性验证的准确性问题,从稳定性角度提出了运用速度熵来验证基本需求宽度合理性的方法,并以多条非机动车道路段为例进行了实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隔离栏和划线下,非机动车单车道基本需求宽度分别为1.65、 1.50 m;在绿化带、隔离栏和划线下,非机动车两车道基本需求宽度分别为2.90、 2.80、 2.65 m。在同一车道数和隔离方式下,车道宽度越宽,交通流速度熵越高;随着非机动车道宽度增加,以基本需求宽度为拐点,非机动车道的交通流速度熵变化幅度增大,稳定性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