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4篇
  免费   177篇
公路运输   1327篇
综合类   924篇
水路运输   584篇
铁路运输   540篇
综合运输   5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不同纵筋率高强钢筋RPC梁抗剪承载力及剪切延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纵筋率对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剪切性能的影响,进行集中荷载下5根RPC梁的受剪试验,分析纵筋率对梁的斜裂缝宽度、剪切延性及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梁的抗剪承载力随着纵筋率的提高而提高,而剪切延性随着纵筋率的提高而降低;采用高强钢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斜裂缝最大宽度不超过0.3 mm。建立考虑纵筋作用的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的经验公式,利用经验公式对搜集的27根梁进行计算,吻合较好且变异系数小。该公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可为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强夯法加固铁路松软土地基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强夯法加固铁路饱和松软土地基的现场测试试验,研究强夯过程中地层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规律、孔隙水压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地表位移和地层深处沉降的变化规律以及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结果表明,强夯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的影响范围可以达到水平距离4.75m和深度6m,在第1遍和第2遍强夯作用后经过约4~6d,孔隙水压力消散率能达到90%以上;同时,土层较深处的沉降量也十分显著,在第1遍强夯荷载作用后,3.8m深处的沉降量可以达到10.7cm。因此,用强夯法加固饱和松软土地基可行,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达240kPa。  相似文献   
53.
标准贯入试验是国内外通用的一种工程地质勘察的原位测试方法。对标准贯入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单靠理论是难以完全解决的,标准贯入试验的应用要建立在经验关系的基础之上。结合其它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标准贯入试验在工程应用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4.
研究目的:多年冻土区的桩基存在着桩身强度、均质性、桩周土回冻及变形等的不确定性。为确保青藏铁路的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营,分别进行了桥梁桩基承载力试验和桥梁桩基地温及变形的长期监测。为系统评价青藏铁路桥梁桩基的稳定特性,本文基于青藏铁路清水河桥梁桩基试验段和桥梁桩基长期监测系统,研究分析试桩的均质性、静弹模、抗压强度、静载及监测桥梁桩基断面的地温和变形特性。研究结论:桩身混凝土的完整性、均质性整体上较好,无离析等大的质量缺陷;桩身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大多数值介于28~33 MPa之间,且抗压强度变异系数仅为0.14,静弹性模量均值为2.40×104MPa,满足技术要求;桩基周围土体人为上限总体在0.08~0.2 m之间有所回荡,且多年冻土区桥梁桩基变形小于10 mm,满足有砟桥面桥梁墩台工后变形要求,青藏铁路桥梁桩基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55.
岩溶地质构造在我国广泛分布,岩溶地质构造给地下工程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对岩溶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损伤理论与尖点突变理论,建立岩溶体顶部弯剪破坏与边墙屈曲破坏两种力学模型。针对层状围岩推导出基于顶部弯剪破坏模式的临界承载能力计算公式,并通过对某岩溶区段地铁区间隧道运行期间的稳定性分析验证了研究成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6.
<正>2003年以来,我国铁路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伴随大量的新线、新客站开工建设,大跨度、高层建筑工程不断发展,限于特殊地质条件,为提高单桩极限承载力、减小桩基沉降量,桩基工程出现2大特点:超大吨位、超长。很多工程单桩设计承载力超过几万kN,且还在不断  相似文献   
57.
<正>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或动力压实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该方法是反复将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以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承载力,降低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并具有加  相似文献   
58.
以郑武客运专线郑州至许昌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为例,选取代表性地点,采用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钻探取样等综合勘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对粉土地基承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总结提出了该段粉土地基承载力确定的方法,为客运专线铁路粉土地基承载力确定提供了相应依据。  相似文献   
59.
张瑞霞 《铁道建筑》2012,(10):36-39
对于运营期的高桩码头承台桩基,在保障码头正常运营的前提下,承台桩基检测手段比较有限。某车渡码头承台出现明显位移变形,经现场考察,推测原因为桥墩承台上系船柱受船舶的长期连续系缆力作用所致,本文针对此种情况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并进行了多种荷载工况下的计算对比,对桩基承载力进行了检算。通过计算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承台目前的偏移情况下桩基的承载力进行检算,得出原有桩体的承载力在目前桥座墩位移的情况下仍能满足要求的结论。同时分析了港口码头桩基可能发生的病害类型,给出了处理建议,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0.
研究目的:深海吸力式基础的极限承载能力是海洋工程结构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准确求解吸力锚桩的极限承载力,能够为深海海洋结构物的稳定性提供技术保障;同时,研究深海吸力锚桩极限平衡条件下的失稳机理,可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极限承载力奠定理论基础。研究结论: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位移加载模式,能够较为准确地求解水平载荷与竖向载荷共同作用情况下吸力式基础的极限承载力;吸力式锚桩的极限承载力及其稳定性,受水平载荷和竖向载荷的比值以及作用点的位置影响较大。本文工作为工程实际和理论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