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8篇
综合类   3篇
水路运输   60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吴健林 《广东造船》2015,(2):48-50,63
本文主要介绍利用HD-SHM线性光顺系统对某近海救助拖船线型光顺过程中,对空间线的定义及应用。  相似文献   
52.
HCS3.0船体建造系统在我国拥有广泛用户,为了使用户对HCS3.0船体建造系统型线光顺有进一步了解,本对HCS3.0船体建造系统型线光顺的设计和应用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53.
介绍2500吨小水线面双体船线型光顺技术,利用先进的线型光顺软件[1]TRIBON M3 LINES进行线型光顺,解决了在传统的光顺技术下难于解决的难点,为该船的建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4.
船体曲面组合理论和型线精光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型线光顺是船舶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步,本文介绍新的船体曲合理论,通过对不同船体曲面的分离组合,根据曲率均匀变化的原则,结合有关软件,对船体关键点进行控制,简化和减少有关重复劳动,由此快速达到型线三维精光顺的目标。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以某型舰玻璃钢式球鼻艏结构制造首次实现数控编程放样为例,对运用TRIBON与HD-SHM船体系统结合起来建立完整球鼻艏线型,编程放样,确立新放样工艺提供装配作业指导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6.
关于曲线光顺性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数学放样和光顺自动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一个经典的光顺定义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改进的定义,同时应用改进的定义导出了船舶线型自动光顺时应遵循的光顺准则。  相似文献   
57.
在CATIA软件环境中应用NURBS理论完成对CRH1A型动车组三维曲面的建模,使用ICEM CFD软件生成网格,再使用FLUENT软件对其外部流场进行数值计算,分析CRH1A型动车组气动特性后,发现其驾驶室由于曲率过大等因素引起的阻力大、尾流紊乱程度大等问题,因此采用传统的建模方法重新设计列车流线型外形并进行相应的气动特性计算与分析。对照后得出两者的空气阻力头尾车受到的空气阻力所占比例最大,整列列车空气总阻力主要表现为空气压差阻力,重新设计后的列车空气阻力相比CRH1A减小了12.16%。最后比较分析了两种建模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并且提出了根据模型曲面复杂程度选择建模方法的一般性原则。  相似文献   
58.
讨论了UG软件中过渡曲面的构造方法,根据汽车车身A级曲面的要求,给出了各种光顺方法的连续性情况,并以此作为选择各种方法的依据.通过对某汽车车身腰线处的过渡曲面光顺,给出了复杂过渡曲面的光顺方法,并阐述了基本曲面理论交线的重要作用.实例证明,该方法能快速、高质量地光顺汽车车身复杂过渡曲面.  相似文献   
59.
王丽 《舰船科学技术》2020,42(14):10-12
船体型线设计是船舶设计领域中的难点,船体型线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船舶航行阻力、航速以及航行的稳定性。在传统的船体型线设计中,设计时间较长,设计过程过于复杂化,降低了设计效率。而采用光顺数学模型和振动数理论可显著提升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本文从阐述光顺数学模型和振动数理论入手,分析了船体型线优化设计流程,并提出光顺数学模型与振动数理论在船体型线优化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0.
晃荡载荷是船舶液舱及其内部结构的主要载荷,可能对船舶结构产生破坏。本文提出的用于处理LNG船液舱晃荡载荷的双重中值均值限幅组合滤波光顺方法能有效地为船舶结构设计和强度评估提供更加稳定、准确的晃荡载荷。针对模型液舱液体晃荡的数值模拟数据进行滤波分析,分析压力、速度和加速度值的滤波效果,分别与实验数据和小波变换滤波效果比较,并对滤波算法的滑移步长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提出了合适的滑移步长取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