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08篇
综合类   113篇
水路运输   123篇
铁路运输   56篇
综合运输   26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久陵 《轿车情报》2012,(1):38-39
这是本刊在2000年11月实地采访安徽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同耀之后,引用德国作家库·图尔霍尔斯基的一句名言“没有顶峰。也没有新雪”为题所撰写的文章,并以此与正在勤奋创业的奇瑞汽车所有员工共勉。  相似文献   
72.
<正>当前,我国铁路正面临着如何应对WTO提出的新的要求,尽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铁路法律体系,形成适合铁路发展的良好的法制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WTO对我国铁路法制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铁路运输业属于服务贸易范畴,加入WTO后必然要接受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则。同时也必须把WTO的基本原则作为我国铁路法制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具体看,为适应WTO的要求,我国铁路行业需要以法制来加以规制的方面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73.
我国的汽车工业在近20年里改变了“少轻”局面,轻型客车做到了“从无到有”并形成一定的规模。1999年我国60家轻客企业总销量为18.24万辆,销售前15名的企业占总销量的90%。主导车型分日本和欧美二种,其日本车型代表为金杯和得利卡,欧美车型代表为依维柯、塔菲克、全顺。产销量最大的是一汽金杯。值得关注的是,至1999年底有4家轻型客车企业产量为零,销售200辆以下的企业有27家。  相似文献   
74.
刘淼 《交通与运输》2009,25(4):34-34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已越益临近,如何为来自全国、全世界的参观者提供一流的服务,是上海各届热议的话题。要举办一届精彩、成功、难忘的世博会,更需要顺畅、便捷交通的保障。有的人提出,要构筑便捷的交通网,世博园区的主要出入口周围应设置出租汽车候车点;有的人则认为,要保障交通顺畅,就要严控世博园区的交通量,出租汽车不应进入世博管控区。这期多频道栏目,就出租汽车是否应该进入世博管控区开展讨论,为世博交通组织的合理性提供多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75.
过去的五年,广东省珠江油运公司在广东省航运集团公司领导下,经过多次的改革发展,实现了市场经营的战略性大转变.中国入世后,油运公司将迎来贸易量增加的机遇,同时也承受外来运力增加等因素的挑战.如何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及时合理地调整经营策略,争创油运新优势,是急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6.
颜纯 《铁道车辆》2002,40(8):20-22
介绍了“入世”后标准化在世贸中的地位、贸易技术壁垒的概念以及车辆产品应对贸易技术壁垒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7.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我国进一步被纳入经济全球化范畴.经济全球化使得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尽可能实现优化组合.世界贸易的90%是通过海运方式实现的,而港口是海运的起点和终点,它的所在地通常是经济、贸易、金融、信息等较为发达的城市.所以,港口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78.
中国入世对中国汽车工业究竟意味着什么?关键取决于我们有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观和精神状态。奋发有为就能兴利除弊,化挑战为机遇,继续保持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无所作为就会丧失我们发展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79.
德桑 《汽车与配件》2001,(53):12-13
三、如何去国际舞台去选秀 不可否认,我国目前出口的汽车零部件,大部分是国外同类产品的仿制品或改进型产品,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技术开发投入较少,部分产品具备一定的低价竞争条件。而汽车发达国家目前正通过技术、资本的输出,将劳动密集型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向第三世界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国家转移,并在国外生产产品后返销其本国。基于上述情况,我国零部件生产企业只有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才能制定出长远的出口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0.
李世珷 《铁道机车车辆》2003,23(3):24-26,57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溶入经济全球化将日益加深。因此,我国机车车辆工业的发展战略也应加以调整。本文先简述我国机车车辆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继而提出今后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