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2篇
  免费   54篇
公路运输   829篇
综合类   353篇
水路运输   953篇
铁路运输   172篇
综合运输   7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选择桑塔纳B2电喷轿车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车用液化石油气供给装置进行了桑塔纳发动机的改装工作,并进行了大量的匹配试验。得到了桑塔纳发动机燃用液化石油气后性能变化的定量数据和调整方法。经匹配后的发动机可以达到欧洲2号标准。  相似文献   
42.
对液化石油气的性质进行了介绍,并对其作为发动机燃料时的特点进行了评述,研究了液化石油气发动机的应用技术及液化石油气双燃料发动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43.
惠丰 《汽车电器》2004,(2):40-41
液化石油气(LPG)作为汽车的代用燃料,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在国外有40多年应用历史。随着其使用技术和供应系统的日益完善,在我国许多地方,如北京、上海、济南等大中城市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末,我国陆续有近10家厂商研制和生产LPG/汽油两用燃料装置,但绝大部分是针对  相似文献   
44.
汽车废气余热再利用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如何把汽车发动机排气管改造成热水交换器,利用热水交换器将废气余热传递给水,水温升高,沸腾,产生大量蒸气,再利用蒸气加热开水、蒸饭、取暖。  相似文献   
45.
秦沈铁路客运专线高填方路桥过渡段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沈铁路客运专线对路桥过渡段路堤沉降提出了严格要求 ,为达到这一标准 ,针对震动液化区高填方路桥过渡段工程实际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了干振碎石桩处理液化地基技术、路桥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及设备选型配套技术以及水平测斜仪进行路堤全断面沉降观测新技术。试验结果表明 ,该路桥过渡段能够满足列车 2 0 0km/h高速运行的要求。研究成果对我国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6.
液化石油气罐车部分结构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部分结构改进设计的方法与效果。利用减小简体壁厚提高罐车的容重比;选择合理V型支座高度提高罐车的稳定性;合理引出压力表接管提高罐车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7.
我国汽油——液化石油气汽车的排放及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善愚  贾雨 《世界汽车》1998,(12):18-19
  相似文献   
48.
汽油-液化石油气双燃料汽车以其造价成本低,经济性能良好及污染低等特点,在国内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在介绍汽车双燃料系统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装有广州奥华液化石油气系统的东风EQ141型汽车 瓜熟蒂落 用,提出了双燃料系统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和不足。同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为开展该方向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非自由液化场地地基动力性能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1∶10模型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非自由液化场地的地基动力性能。液化场地条件下,与自由场地基相比,非自由场地地基的自振频率明显加大、动力耗能作用提高较小。土层液化前且在小震输入下,地基动力变形的线性特征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对地震波的动力放大作用,加速度反应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土层完全液化后,地基加速度反应自下而上也逐渐增大,这是由于液化地基的层间剪切运动加快且加快的速率自下而上逐渐增大所致。地基孔压变化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随埋深减小,孔压减小,但孔压比增大;二是离桩距离越近,孔压和孔压比越大。土层液化前,输入波主要峰值过后,自下而上孔压消散逐渐减慢。较大震输入下,自下而上孔压有减小的趋势,但最大孔压比均很快达到液化孔压比;输入波主要峰值过后,孔压消散很缓慢,尤其是孔压消散随埋深减小越来越慢。试验中还出现瞬时负孔压的有趣现象,这也许是由于可液化土层发生瞬时膨胀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50.
对苏北地区典型的粉土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饱和粉土的孔压发展规律和液化特性。探讨了不同因素对粉土液化特性的影响和变化规律,并对粉土和砂土的孔压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得出粘粒含量越多粉土的液化势越高的结果;两者在施加循环应力后,孔压的的变化呈不同的发展趋势;同时提出了粉土孔压数值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