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13篇
公路运输   127篇
综合类   69篇
水路运输   362篇
铁路运输   47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海洋平台中载荷监测的载荷识别算法是对区平台安全生产评估的重要部分,随着海上风电系统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渤海地区建立了大量的海上风电平台,海载荷已经成为影响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载荷的直接测量难度大,现有传感器难以满足载荷监测要求,甚至有些载荷无法直接测量,因此可采用间接监测方法对结构载荷展开监测,即通过数值方法标定载荷与响应的映射关系,将这种映射关系表示为传递矩阵,通过矩阵求逆的方式确定结构载荷。基于离散元方法建立海数值模型算例,验证了基于广义力法的间接监测算法在区风电平台载荷识别方面的可靠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602.
龙飞  方斌  杨超 《船舶》2023,(1):154-160
随着北极海的加速融化,北极航道的可利用程度不断增加。我国作为海洋大国及贸易大国,充分利用北极航道可以缓解我国海上运输的“马六甲困局”,保证我国战略物资的运输安全。开辟北极航道离不开极地破船的支持,吊舱推进系统是现代极地破船的关键装备,可充分发挥破船的破能力。在现有国际形势下,我国要建造极地破船,必须自主研制极地破船用的区吊舱推进系统。该文研究了吊舱推进器的发展历史及现状,重点分析了区吊舱推进系统的特点,总结了区吊舱推进系统研制的关键技术,阐述了区吊舱推进系统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区吊舱推进系统具有运行工况复杂、载荷多变、转矩过载倍数高和转速动态响应快等特点,相比于非区吊舱具有更高的技术门槛。纵观吊舱发展过程,我国应由专业的电气公司牵头,联合业内优势资源,突破关键技术,尽快推出产品并开展示范验证,从而支撑我国北极航道的开辟。  相似文献   
603.
蒋梦嫣 《水运工程》2023,(6):125-130
针对浮式闸门在极寒地区结期防害安全运行的问题,以俄罗斯远东地区某大型浮式闸门为例,研制出闸门外部气泡防冻结系统、辅助电加热系统、止水带防冻结系统、外部防冻结检测系统及融监控系统、内部水舱防冻结系统等,使得大型浮式闸门在极端气候条件下仍可正常安全运行。该闸门的成功研制,使得极寒地区的港区在极端工况下仍正常通行船舶变为了可能,扩展了港区选址的水域范围,同时提高航道利用率和周转率,降低航运周期及成本。  相似文献   
604.
在双向航行极地船舶的基本设计与线型优化阶段,需要对艉部先行模式下的阻力进行可靠的试验预报。吊舱与螺旋桨对艉部船-作用存在影响,但现有试验规程尚未合理考虑在该影响下船舶阻力的变化。以中国双向航行极地科考船“雪龙2”号为原型开展水池模型试验,对艉部先行模式下连续破除平整的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水上-水下联合摄录设备观测了船尾前层的破坏现象,并描述了螺旋桨对艉部船-作用的影响;结合艉部先行试验数据,提出了艉部先行模式下确定阻力的推荐方法,为艉部先行模式下的船舶阻力试验预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05.
极地船舶需求增长空间广阔,全球航运市场对于区航线的兴趣持续增长。对在区航行船舶的船壳水下部分的涂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介绍了新型区船舶涂料的技术研究方向,为区航行船舶船壳水下部分提供坚强的保护,同时还可以帮助区船舶更好地提高能效,减少CO2排放。  相似文献   
606.
在破船对海接触加载过程中,海会发生以径向和环向开裂为表现形式的弯曲破碎过程。海首先径向开裂再环向开裂的弯曲破碎过程与海首先环向开裂的弯曲破碎过程将导致不同的载荷,因此,明确不同接触加载工况下的海弯曲破碎过程是理论计算载荷的前提条件。文章针对破船首部与海直线边界接触加载、破船首部与海凹进边界接触加载,以及船侧部与海直线边界接触加载这3类工况,采用弹性地基薄板理论,对控制方程进行归一化处理,并通过有限元法求解归一化控制方程,分析不同工况参数下的海弯曲破碎过程,得到上述3类工况下的海弯曲破碎过程判断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当船体与海接触区域尺寸较大且厚较小易发生先环向开裂的弯曲破碎过程,反之则易发生先径向开裂再环向开裂的弯曲破碎过程。  相似文献   
607.
极地邮轮航线规划是区航行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重要保障。面向极地小型邮轮航线规划的需求,基于水池模型试验进行了区航行快速性预报,提出细化的区航行风险评估方法,并给出不同海条件下的可达航速建议。据此建立了精细化的通航信息地图,为航线规划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08.
刘昕  傅昱晓  蒋武杰  倪宝玉 《船舶》2023,(3):115-122
近年来,随着北极海的覆盖面积和厚度不断减小,极地航行装备越来越受到关注。北极航区相较于传统航区,海与船舶进行更频繁的相互作用,是造成船体结构疲劳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模拟海与船碰撞的动态过程,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于预报在极区航行的船舶结构动力响应有着重要作用。文章提出了可应用于商业软件LS-DYNA的模拟材料参数,并根据ISO的P-A曲线验证了其可行性,构建了船首模型;在船首航行方向速度分别为5 kn、6 kn和7 kn,浮尺寸为10 m×10 m×0.6 m的工况下,模拟船首与浮碰撞的过程并进行参数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609.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模拟船首-层碰撞动态过程,从船体结构吸能、应力场分布、结构变形和损伤演化等角度研究不同碰撞场景下的船-相互作用响应特征,总结得到碰撞角度、碰撞部位和层厚度等因素对船首结构吸能、结构变形和损伤模式演化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船-碰撞过程中,船体外板先发生变形,随后靠前的纵骨面板和腹板倾覆、断裂;随着撞击的深入,肋板倾覆,外板剧烈弯曲甚至损伤,外板为主要的吸能构件,甲板纵骨和甲板纵桁吸能最少。  相似文献   
610.
杨晓松  闫显亮  张兵 《水运工程》2023,(11):148-152
现行JTS 144-1—2010《港口工程荷载规范》提出了海和河的极限挤压力计算公式,但是规范中没有针对大面积淡水湖区的计算公式。基于实际工程,通过对比分析国内相关行业规范针对极限挤压力的计算公式,并结合数值模型实验得出,利用《港口工程荷载规范》的河公式计算得出的极限挤压力偏小,而海公式计算得出的极限挤压力偏大,根据现行JTG D60—20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得出的极限挤压力与数学模型模拟值基本一致。因此对于大面积淡水湖区极限挤压力的计算可以参考《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中的计算公式。该研究为计算大面积淡水湖区极限挤压力提供一定的依据,为修订规范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