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18篇
综合类   11篇
水路运输   13篇
铁路运输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汽车驾驶员》2006,(11):79-79
问:车辆改装是否会影响ESP作用的发挥?为什么?比如轮胎改装,更换减震器等。  相似文献   
52.
53.
姚洋 《摩托车》2012,(13):88-91
在上一期的本土测试中,我们的专业试车手对LF150-10B进行了评测。评测结果令人满意,无论是动力、外形还是操控性上,LF150-10B都表现出了不错的成绩,LF150-10B不仅在同级别车中性能比较优越,也具有可观的改装潜力。经过测试的力帆LF150-10B的原厂版本性能可圈可点,操控灵活,发动机动力输出顺畅。但我们认为颜色搭配较为单一,外观部分的塑料材质仍有待提高,适宜城市代步和中短途旅游用。力  相似文献   
54.
摩托车悬架装置,对摩托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平稳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悬架装置设计不合理,会加剧整车共振;振动频率设计或加速度设计不合理,骑乘时会手麻,脚麻;刚度设计不合理,也会影响舒适性。通过分析悬架结构、刚度及频率,来解决悬架设计不合理引起的共振、承载过小、频率过高等摩托车高速行驶时的不稳定问题,通过合理设计解决共振、振动频率与人的步行频率一致问题。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车辆减震器特性进行统计模拟研究,建立了其工艺水平与特性之间的联系,对指导车辆减震器设计与生产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6.
《经济导报》2008,(1):142-143
不使用汽油内燃机不仅将减少排放,它也将有更多的选择对车辆实行电子控制。 一种新的体系已经设计完成,它整体集成了传动系统,转向器,减震器和直接置入汽车车轮里的刹车装置,取代原有的带有液压减震器的传统车轮悬架,机械式转向器,液压制动装置和普通电动马达,这种设计提高了燃油里程,更加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57.
橡胶减震器在使用过程中呈现时变蠕变特性,影响其工作性能及使用寿命。基于超弹力学及损伤力学理论,建立橡胶材料考虑损伤效应的唯象蠕变本构模型;根据试验结果,识别模型关键参数,开展材料本构模型与有限元模拟的相容性研究,构建橡胶减震器非线性时变蠕变数值模拟方法。采用Von Mises屈服准则来评估橡胶材料的蠕变残余变形,发展一种考虑永久变形的修正蠕变本构模型。研究成果可为橡胶减震器的时变性能分析及寿命预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8.
MPV车型因对内部空间的需求,无法像SUV及轿车一样布置完整的C环结构,造成后轮罩区域刚度偏弱,由于后减震器布置与后轮罩区域,该区域刚度及动刚度的不足直接影响整车NVH效果,对乘客的体验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介绍一种改善MPV车型后排乘坐空间同时兼顾后减震器动刚度的车身结构.  相似文献   
59.
鲍利群  项鲁丁 《船舶》2004,(2):44-46
在舰用配电装置方面.我国虽然已研制出了抗冲击、振动的舰用塑壳式空气断路器.但配电装置内的很多其它器件(如按钮、指示灯、仪表、继电器等)并不能完全满足舰用抗冲击、振动的要求。一些国外海军采用整体减振的措施,使选用一般船用元器件的配电装置能够达到舰用抗冲击、振动的要求,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如何使配电装置通过整体减振的途径来满足舰用抗冲击、振动的要求.一直是舰船电气设计人员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一系列分析计算和试验验证,探讨配电装置整体减振后的防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60.
减振柱作为摩托车减震器重要零件之一,在表面电镀前的磨削质量控制尤为关键。通过设定合理的工艺、调整磨床、磨料及相关辅料的管理控制,使减振柱镀前磨削加工质量有了稳定提高。减振柱镀前精磨表面粗糙度控制在Ra0.15以内,一次合格率获得提高;部分配套出口高档车型的减振柱在精磨环节配置UB砂轮后,外观质量表面粗糙度Ra≤0.10;将粗磨、精磨两类磨削时的机床用连线机构连接、选择合适的磨削液等,提升了磨削加工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