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2篇
  免费   121篇
公路运输   1155篇
综合类   943篇
水路运输   594篇
铁路运输   1280篇
综合运输   3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由于轨道激扰引起的车辆动力学响应峰值具有一定的随机性,采用车辆动力学响应指标的最大峰值判断轨道的状态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对轨道激扰的评估应采用统计学方法综合考虑该轨道激扰对应的动力学响应。本文基于滑动方差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动车组通过线路时的轴箱垂向加速度进行分析,实现采用轴箱垂向加速度滑动方差峰值对轨道状态进行评估。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线路检测中采用轴箱加速度滑动方差峰值作为评判依据较直接峰值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82.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其设定的最高速度目标值突破了现行地铁相关规范最高速度的适用范围,许多在低速时可以忽略的空气动力学现象在快速时就变得不容忽视.结合目前的隧道阻塞比,给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所出现的由空气动力学效应引起的相关现象,并结合地铁自身特点进行定性分析,提出相应的减缓措施,以期对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向,对...  相似文献   
83.
对目前轨道交通快线开通运营后轮轨侧磨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对轮轨侧磨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通过动力仿真计算,对比分析100 km/h轨道交通快线车辆与传统80km/h地铁车辆轮轨侧磨程度的差异,最后针对轨道交通快线的轮轨侧磨问题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4.
基于自主研发的真实道路来流参数测量系统,对多地区、多场景真实道路行驶来流湍流强度进行了测试,发现车辆道路行驶时来流湍流强度远高于风洞水平,道路平均湍流强度为4%,沿海地区湍流强度最高可达20%,在跟车或超车时湍流强度可达 28%。在汽车风洞内模拟了道路行驶跟车、超车等试验场景,对测试车辆气流环境进行了采集分析。结果表明,跟车和超车时,后车来流湍流强度较高且伴随有速度损失,湍流强度及速度损失大小与前车尺寸和跟车距离有关,湍流强度分布范围为2%~33%,与道路实测相当,且速度损失最大为19%。进一步探究了前车放置角度、风洞风速对后车来流湍流强度的影响规律,建立对后车来流湍流强度定量调节的方法。完成了双车风噪测试,结果表明,风洞内高湍流强度环境车内风噪测试调制频谱结果与道路行驶测试结果相符,车内风噪频谱曲线差异主要集中在小于70 Hz的低频段。  相似文献   
85.
刚柔耦合多体车辆操纵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夏长高  宫镇 《汽车工程》2004,26(5):564-567
利用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基于ADAMS软件平台的整车刚柔耦合多体系统操纵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并分别对多刚体模型和刚柔耦合多体模型进行了“转向盘脉冲输入”、“ISO移线”仿真,分析了构件的柔性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应用已有的车辆简化模型,借助反演设计理论,研究了缓和竖曲线的反演设计方法;探讨了依据车辆—路面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动力学评价指标,给出了缓和竖曲线反演设计的一般流程。该方法为开发宜人化路面CAD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基于弹性动力分析的工程机械集成化设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次目前国内工程机械设计中由于动力学分析水平和设计效率较低而造成的产品性能落后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首次引入弹性动力分析理论建立了工程机械工作装置的通用弹性动力分析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工程机械动力学仿真系统,并建立了工程机械方案设计与部件选型专家系统以实现总体方案设计、部件选型和整机动力匹配的自动化,最后利用信息集成技术建立了基于弹性动力分析的工程机械集成化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88.
通过室内试验及路堤填筑质量的检测试验,对扬州电厂湿排粉煤灰的颗粒组成、击实特性及强度特性进行了研究,对不同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及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对自凝聚作用对粉煤灰填层检测指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9.
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摩托车减振器的仿真模型,通过模拟实际运行中减振器的承受力以及外激力,并考虑减振器内各种连接件之间的相互影响,对该减振器零部件受力进行了动力学仿真。  相似文献   
90.
初步探讨了面向开发型驾驶模拟器的具有模块化结构的汽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建立方法,从而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套通用的面向结构的汽车动力学仿真程序,便捷地在开发型驾驶模拟器上实现对不同类型或同类型不同结构车辆性能的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