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8篇
  免费   121篇
公路运输   1155篇
综合类   944篇
水路运输   595篇
铁路运输   1284篇
综合运输   3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952.
通过新型流线型司机室空气动力学的数值分析和风洞试验,对高速综合检测车司机室气动外形进行了优选,使优美、流畅的气动外形同时兼具低阻力、低噪声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司机室的静强度计算和试验数据的分析,验证了试验车体及司机室的强度符合欧洲标准EN 12663,能够满足产品的安全可靠性需求.  相似文献   
953.
为满足青藏铁路兰新高速铁路段线路内海拔高于2 500 m的正线区段接触网智能化检测、监测的需求,研制了青藏铁路高铁接触网检测车。研制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以适应高原地区高海拔、低气压、缺氧、高寒、大风沙、强紫外线等恶劣的环境条件。该车安装有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可对接触网悬挂系统的零部件实施高精度成像检测,在自动识别和分析检测数据的基础上,形成维修建议,指导接触网维护。  相似文献   
954.
武器系统是舰船作战能力的保障,由于导弹在发生过程中与船体的运动相互耦合,是一个典型的多体动力学问题。为了提高舰载导弹的发射精度,降低舰船导弹发射的校准误差,本研究建立了舰船及导弹系统的运动坐标系,通过数学模型分析了舰载导弹发射的误差原因,并基于卡尔曼滤波器进行了舰载导弹发射过程的校准控制。SkyFly仿真平台的仿真结果表明,本研究有利于降低舰载导弹发射的误差,提高精度。  相似文献   
955.
针对某项目转向架构架使用寿命无法满足运营要求的情况,通过对线路动应力测试数据的时域图和频域图对比分析,提出优化结构方案,并运用理论计算、有限元分析以及实际运行线路的测试,对优化结构方案进行验证。优化结构关键部位测点应力大幅降低,所有测点等效应力均小于标准限度70 MPa,满足了车辆正常使用寿命的要求。  相似文献   
956.
针对京张高铁新八达岭隧道及地下车站的设计方案,采用数值计算软件,模拟地下车站屏蔽门和安全门两种模式下站台的最大风速、最大瞬变压力、压缩波峰值、人行通道最大风速等空气动力学效应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无站台门时,车站中部会车使站内气动效应最不利,压力最大峰值可达508 Pa;设置屏蔽门时车站越行线位置的气动效应恶化,高速过站时在屏蔽门上产生的气动压力最大达到937 Pa,屏蔽门门口位置的最大风速值可达9.88 m/s;设置安全门时,到发线越行对站台风压作用小,站台风速低于5 m/s,站内人行通道风速可达7.5 m/s。八达岭地下车站采用安全门模式,站台风压和站内风速均可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957.
高速道岔是高速线路中必不可少的轨道设备,岔区结构复杂,轮轨接触应力大,更易造成轮轨损伤磨耗及疲劳破坏,威胁高速车辆行车安全,且道岔较区间线路造价昂贵,维护保养困难。因此,了解道岔构造和车辆过岔时的动力学性能,优化岔区轨道廓形及轮轨匹配关系以改善轮轨接触状态、延长道岔使用寿命势在必行。从高速道岔的发展现状出发,阐述数个拥有高速道岔自主产权国家的道岔发展,对比分析了岔区线型、道岔结构特点。通过岔区轮轨关系分析及车辆动力学仿真研究,总结了国内外道岔的研究现状,通过对岔区不同断面进行轮轨匹配研究,提出岔区的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以期为高速道岔研究与技术创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58.
开展高速动车组内风挡动力学特性研究是改善车端连接系统动力学性能的重要内容。首先,介绍了高速动车组车端内风挡系统,并采用模态试验的方法获得内风挡固有振动特性。其次,基于350 km/h速度等级高速动车组进行实车线路试验,对内风挡与安装框架进行了振动测试,对比分析外风挡有无间隙条件下内风挡与车端连接系统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高速动车组内风挡结构的前8阶固有振动频率之间数值接近,使得内风挡振动的主频范围增大,易受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宽频激扰引发弹性共振。当列车外风挡无间隙时,内风挡结构在风挡框架的宽频振动激励下其多阶固有频率被激励,产生接近固有频率的弹性共振;当列车外风挡之间存在间隙时,空腔内压力变化频率使得内风挡产生强迫振动。研究可为内风挡疲劳寿命以及内风挡结构动力学性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9.
A simple,rapid and sensitiv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alidroside in rat plasma and study of its pharmacokinetic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suspension of Erzhi Wan and Fructus Ligustri  相似文献   
9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