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2篇
  免费   58篇
公路运输   829篇
综合类   676篇
水路运输   155篇
铁路运输   260篇
综合运输   6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随着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公路建设者们不断的探索各种提高公路耐用性的方法。河北省青兰高速公路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采用新的成型方法进行路面基层、底基层以及面层的配合比设计.并与传统的成型方法进行比较.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2.
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松散型柔性基层已被半刚性基层所代替,由此扩大了路面渗流对沥青面层耐久性的危害程度。本文从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谈谈对沥青路面造成的破坏及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3.
介绍了在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和石灰稳定土中加塑料筋,以提高材料的抗弯强度和间接弯拉劈裂强度的力学试验结果,以及修筑试验路的施工程序。经试验和6年的使用表明,这种纤维土结构比其他结构经济,使用寿命长。  相似文献   
104.
徐卫 《港口装卸》2008,(2):33-34
港口机械常用多台电动机同时驱动一个机构,各电动机通过联接轴或直接与减速箱刚性连接,而普通的控制方式只能靠电动机本身比较软的特性来达到各电动机的同步,效果不好.采用西门子S7300 系列PLC与ABB ACS800多传动可以较好地解决港口机械双电动机刚性连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5.
《西部交通科技》2010,(4):11-12
半刚性基层材料以其强度高、原材料来源广、修建成本低等优势成为我国公路建设中的主导路面基层类型。但现行的半刚性基层材料组成设计指标、材料结构单一,致使所设计的基层抗裂、抗冲刷能力不足,降低了其应用效果。为此,长安大学开展“公路半刚性基层材料结构理论、多指标控制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研究,发现半刚性基层材料性能改善的有效途径在于改进材料的组成设计。本篇对该项目成果进行介绍,以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6.
针对传统碾压组合压实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当采用振动法进行配合比设计时),以及碾压后路面均匀性不好两个问题,分析了半刚性材料的压实机理、压实度与强度的关系和碾压工艺,由此提出新的碾压机械组合,即静压后采用高频低幅振动碾压、碾压过程中压路机错轮碾压和压路机先轻后重的碾压工艺。工程实例表明,新的压实机械组合可以克服传统碾压机械组合的缺陷,碾压后基层表面比较均匀,比传统碾压组合更易达到预定压实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7.
《汽车生活》2010,(6):167-167
<正>上市时间:2010年上半年(预计)首次将环保技术和理念融入其中的Potenza S001预计将在2010年上半年投放中国市场,作为Potenza街胎系列的旗舰产品,S001一出世便将目标消费群直接锁定在了追求运动极限、享受更高驾乘感受的超级粉丝身上。崭新设计的S001采用内侧对应湿滑地、外侧对应干地的非对称式胎纹设计。内侧密集的横纹有助提高排  相似文献   
108.
依据吉林省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调查和病害成因分析,结合工程实际,对刚性路面断板的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9.
<正>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半刚性基层的沥青路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半刚性材料容易在温度变化及水分散失时产生很大的收缩变形,形成基层的温缩裂缝及干缩裂缝。在  相似文献   
110.
通过介绍我国集装箱中心站移动接触网的发展,分析了装卸线采用移动接触网的优缺点,并结合具体集装箱中心站实际工况,阐述了如何选择装卸线接触网的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