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2篇
综合类   8篇
水路运输   183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61.
为解决自主船舶在航迹跟踪过程中使用最大熵强化学习作为控制器出现的收敛速度慢和训练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最大熵强化学习的航迹跟踪算法,引入了优先经验回放(PER)技术,并结合视线制导算法(LOS),构建PER-SAC的深度强化学习控制器,设计了相应的状态、动作空间和奖励函数。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PER-SAC控制器能快速收敛,收敛稳定后的控制器相较于原始SAC控制器控制性能更稳定,且控制精度更高,为自主船舶的航迹跟踪控制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2.
一种用于炮射弹药的惯性 -GPS接收机研究项目最初由美国海军水面武器中心提出。该项目的一种可以承受炮弹高冲击高转速的惯性传感器正在进行开发 ,这种传感器是一种微机械硅传感器 ,采用多传感器结构 ,设计要求其成本低于 30 0 0美元。本文介绍这种低成本的惯性传感器和GPS/惯性制导的原理、构成、试验项目、系统集成和抗高过载的包装等问题。  相似文献   
63.
对现代水面舰艇来说,反舰导弹已取代传统的鱼雷和航空炸弹成为其“头号杀手”。在二战后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和海上冲突中,反舰导弹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总共击沉了30余艘水面舰艇。正因为反舰导弹战斗力很强,所以各国都很重视反舰导弹的研制和装备。 我国是世界上研制反舰导弹较旱的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就已开始。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的反舰导弹已经从最初的仿制发展到自行研制,从单一的舰舰型发展到多平台型,从亚音速发展到超音速,从单一制导体制发展到复合制导体制。目前,我国的反舰导弹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最先进水平,特别是C字头的反舰导弹更是我国反舰导弹的代表作。回首一下C字头反舰导弹的发展及其技术性能,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反舰导弹不断发展壮大的坚实足迹。  相似文献   
64.
65.
66.
据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2007年1月19日消息,2007年1月16日,美国海军研究局举行仪式,以1发高速炮弹穿透仪式彩带为标志,将一种新型电磁发射装置(EMLF)正式交付给水面作战中心道尔格兰分部。这种美国海军最大的EMLF能以7.4兆焦的初始动能使炮弹达2146米/秒的初速。  相似文献   
67.
68.
反航母鱼雷远程制导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阐述了发展反航母鱼雷的必要性和鱼雷在反航母中担负的重要使命。针对反航母的特殊性,提出了反航母鱼雷制导系统所应具有的基本特性,详细分析了目前世界上已经实际应用的若干远程制导技术的现状,以及将它们用来反航母时所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最后,对目前正在研究的各种有可能用于反航母鱼雷远程自导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反航母鱼雷远程自导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9.
《船电技术》2011,(8):1
重点学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博士点;"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硕士点;"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硕士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点:"导航、  相似文献   
70.
王泉水 《舰艇武备》1991,(12):22-25
本文主要介绍弹丸的制导方法,具体讨论了若干种控制尾翼的结构和作用原理。本文谈及的旋转控制尾翼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弹道的妆始段尾翼隐没在弹体内,而在到达弹道的某一既定位置时,尾翼即摆出;第二,尾翼旦接触气流,就会立即进入旋转状态,从而对弹丸起到一种制动作用,使其转速降至目标搜索阶段的所需值;第三,尾翼可由弹体内的驱动装置按照导引头发出的控制信号进行调整,从而赋予弹丸一种可控的侧向力,以使对弹道进行修正。作者宣称,和现有的制导方法相比,采用本文的制导方法可以对弹丸的末段弹道进行更大程度的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