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3篇
  免费   131篇
公路运输   792篇
综合类   513篇
水路运输   577篇
铁路运输   309篇
综合运输   113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已经为轨道交通发展的趋势,为了探究各制式之间的协同主次关系,本文采用协同学理论,选取能够表现各制式铁路运营特点的序参量,运用改进的熵值赋权法对各参量进行赋权,建立了一套各种制式轨道交通子系统的有序度评价模型,并计算各子系统的有序度。通过对成都地区各制式轨道交通子系统的有序度计算分析,发现国铁干线子系统的有序度明显比城市轨道交通子系统和市域铁路子系统的有序度高,说明其内部运营方式已达成熟,可以考虑其作为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的骨干,形成以"国铁干线为主、城轨市域为辅"的区域轨道交通协同一体化的协同形式理念,并基于此提出多制式区域轨道交通运输方案协同编制的相关步骤。  相似文献   
62.
由于快速路交织区及其影响范围内存在大量不同流向车辆的换道行为,导致交织区成为快速路的交通瓶颈。为保障交织区交通高效安全运行,文中在综合分析交织区运行特性和安全特性的基础上,综述交织区匝道、主线等控制策略,建立快速路交织区及影响区域交通运行协同控制框架,考虑车辆行驶行为因素,分别对主线、匝道和交织区的拥堵情况、紊乱程度、排队溢出等交通状态进行识别和预测,建立涵盖匝道控制、可变限速、车道信号、定向车道、标线诱导、实体隔离等方案的协同控制策略,并进行预评估与反馈校正,实现交织区从信息采集、预测控制、策略执行的全链条反馈校正流程;最后提出交织区交通控制面临的挑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3.
以某大型码头项目设计为案例,搭建云端协同平台开展各专业的BIM协同设计,基于三维可视化的场景,对项目方案进行了设计优化。各专业模型通过云端协同方式实时链接进行总装,项目协调员根据设计成果进行碰撞检测,及时发现设计问题。同时,针对BIM在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的需求,对BIM设计软件中的部分功能进行了二次开发,拓展BIM应用价值,更好地推动BIM技术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落地和工程信息的流转。结合BIM技术在本项目的研究与应用,本文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BIM设计应用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为BIM技术在码头设计中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实际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4.
福斯中国深耕中国市场30余载,其将持续聚焦客户及市场需求,开发定制化润滑解决方案,助力合作伙伴创造价值,实现双方协同发展。就在近期,福斯润滑油亚太技术中心落成仪式在福斯中国总部(上海)隆重举行。近期,福斯润滑油亚太技术中心落成仪式在福斯中国总部(上海)隆重举行。福斯中国区3家公司所在地——上海、营口、吴江三地政府代表、福斯中国供应商代表、福斯中国管理层及业界媒体170多人共同出席,见证了福斯这一里程碑时刻。  相似文献   
65.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沿用普速铁路以长途直达为主的旅客运输组织模式,导致区域客流需求不能满足、列车运行图结构变动频繁、线路通过能力利用率低、列车运行干扰概率大、动车组运用效率低等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了高速铁路应以中短途客运为主、普速铁路以长途客运和货运为主的分工模式。并基于此,提出区域内客流直达为主,跨区域客流换乘为主的高速铁路旅客运输组织模式,建立了先编制区域干线规格化满能力列车运行图,后通过选线方式编制跨区域列车运行线的列车运行图编制思路。最后从旅客流线、换乘设施、列车运行线衔接、调度指挥、票务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基于区域协同的高速铁路客运组织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6.
随着铁路信息系统业务量和数据量的日益增加,迫切需要探索一种新的架构,提升系统的自治能力和响应能力。文章结合铁路信息系统业务特点,提出了适用于铁路信息系统的云边协同体系架构,详细阐述了云边协同的技术体系和微服务、容器编排、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并介绍了其在铁路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可对云边协同技术在铁路领域的落地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为解决当前铁路无人值守牵引变电所运营维护(简称:运维)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基于云网边端协同概念架构,研究制定铁路无人值守牵引变电所运维方案,提升无人值守牵引变电所的智能化运维水平。文章介绍了云网边端协同概念,阐述了运维方案的架构设计和数据流向,与前端智能、边缘计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紧密结合,通过对场景实现的适应性、可用性、畅通性、价值性进行分析,证明该方案的可行性,能够满足铁路无人值守牵引变电所的运维需求。  相似文献   
68.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