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6篇
  免费   59篇
公路运输   640篇
综合类   428篇
水路运输   464篇
铁路运输   314篇
综合运输   3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81.
介绍单片微机用于地基系数测试装置中的特点,以及该测试系统的硬、软件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182.
铁路斜交桥梁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铁路建设的发展,铁路线路的线形条件和技术指标日益提高.大部分桥位服从线路走向,进而形成了大量的铁路桥梁与道路、既有铁路、航道等呈斜交的局面,有些桥梁甚至是大角度斜交.采用中小跨度桥梁跨越时,需对桥梁墩台的布置进行处理,因此,斜交桥梁的布置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中小跨径铁路斜交桥梁的设置形式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3.
介绍了单牵引拉杆装置横向刚度的测定方法和设计思路。应用35个自由度的高速客车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单牵引拉杆装置横向刚度对客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提出,为使客车获得良好的动力学性能要尽量减小单牵引拉杆装置的横向刚度。  相似文献   
184.
以京沪高速为背景,对中高速列车共线运行仿真问题进行探讨。分别建立单列车运行模型和多列车共线运行模型。单列车运行模型全面考虑了列车物理特性、线路条件、列车受力情况以及运行控制过程。多列车模型在上述基础上,附加了共线运行不同速度列车间的相互影响,对列车间距控制和避让进行了重点考虑,研究多列车共线运行时的列车间距控制策略和避让策略。用VisualC 6 0进行了中高速列车共线运行的软件实现。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软件能较好模拟多列车共线运行情况,可作为列车调度系统中负责列车运行模拟的子系统。  相似文献   
185.
186.
微胶囊技术制备缓释型咪唑啉类缓蚀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咪唑啉类缓蚀剂是一种高效的杂环类缓蚀剂,但存在药效时间短、需药量大等缺点.采用微胶囊技术,制备了四种缓释型咪唑啉类缓蚀剂胶囊,并分别测定了其包覆率,表明单凝集法制备的样品的包覆率较高;同时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了测定,确定其芯材确实为眯唑啉,为进一步微囊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7.
在检定材料试验机的过程中.会遇到示值波动大,重复性超差的问题;在用应变式测力仪检定时,可以观察到三次测量数据变化非常明显。本人根据多年从事检定、修理的经验,对导致此问题的两种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8.
林东 《四机科技》2000,(3):11-21
介绍动车组拖车的功能设计、主要技术参数的选择、结构、性能等。  相似文献   
189.
据有关资料,国内铁路已建成投入运行的给水集中监控中,自动投矾监控子系统主要有三类:一是数学模型法,如基于浊度和流量的投矾监控;二是单因子控制法,如基于流动电流仪的投矾监控;三是智能法,如基于多项水质参数的投矾监控。数学模型法投矾系统投资较少,在供水量较小的铁路二、三类和早期的给水站监控系统中应用较多;单因子控制法投矾系统投资较大,在铁路一类给水站监控系统中应用较多;智能法投矾系统投资也较大,主要在近几年新建铁路一类给水站监控系统中开始有应用。  相似文献   
190.
针对两航向测量纵向航向差Zix的弊端,设计了一种在单一航向上测量Zix的新方法.利用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场来改变作用于舰船外部的纵向磁场,通过两次测量值计算出Zix.在实验室利用船模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该法避免了调换航向造成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损耗,节约了消磁时间,提高了消磁效率,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