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57篇
综合类   72篇
水路运输   30篇
铁路运输   27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分析了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传统车辆监控方式,在传统车辆监控模式的基础上,设计集成了北斗卫星链路和宽频全球区域网络系统(BGAN)卫星链路,解决了传统车辆监控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车辆目标无盲区动态监控和视频采集,并成功应用于新疆公众卫星导航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32.
介绍了机冷车远程信息监控系统的方案,关键技术和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3.
一、什么是GPS系统 GPS是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缩写词Navstar/GPS的简称。它的含义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以构成全球定位系统。现在国际上已经公认,将这一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  相似文献   
34.
快速客车的检修修程,是以走行公里为主要依据的,现研制一套快速客车GPS卫星定位里程自动记录系统,以解决快速客车从进而程的记录到检修计划的制订、车辆运行跟踪及检修履历等一套现代化管理系统,该自动记录系统分为前端设备和中心设备两部分组成,前端设备安装在车厢中,它主要由GPS卫星导航系统和控制单元组成,形成的数据可由IC卡与设在车辆段内的中心设备转存,以供分析计算和提供决策数据。还着重介绍了GPS-OEM板和非接触式IC卡的性能与特点。  相似文献   
35.
基于北斗卫星通信平台的电力机车远程实时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北斗卫星定位导航及移动通信技术和GPRS技术实现了对机车运行状态和设备状态的远程实时监控。提供了车载单元与地面监控中心的双向实时数据通信。车载单元实时采集、记录并向地面监控中心发送机车的运行状态信息和设备状态等信息。故障分析专家系统实现了对机车状态及各种设备状态的全面分析。该系统对机车运用状态的实时跟踪和实现机车的“状态修”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6.
37.
孟存喜 《科技交流》2004,34(3):8-10
青藏铁路工作条件艰苦,工期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利用当代工程测量、GPS、航空摄影测量和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减少野外作业工作量,提高勘测设计成果的再利用率,缩短勘测设计周期势在必行。本文对铁一院在青藏线格拉段勘测设计中应用勘测设计一体化技术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进一步实施勘测设计一体化工作提出了建议,旨在对今后开展该工作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8.
将GPS和列尾装置结合可以构成一个冗余的列车完整性检查系统。在列车行驶过程中,由于在列车尾部车钩安装的GPS天线容易被车厢遮挡,常规卫星定位方法受到限制,无法利用GPS进行列车完整性检查。本文提出一种基于GPS和虚拟卫星组合定位完成列车完整性检查的方法。利用列车首部的定位信息确定一颗虚拟卫星,虚拟卫星和3颗可视卫星即可实现列尾定位解算,通过列车首部和列车尾部的位置信息实时地测算车长变化,达到检查列车完整性的目的。本文分析GPS和虚拟卫星组合定位模型,推导定位模型算法和列车完整性检查算法,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算法验证。实验表明,列尾定位精度达到3m以内,列车长度误差在10m以内,该方法可满足列车完整性检查的要求。  相似文献   
39.
GPS列车实时追踪及防撞车安全保障系统采用多种高科技手段,实现防撞预警,确保调车作业及运输生产的安全。介绍兖州矿区GPS列车实时追踪及防撞车安全保障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并结合实际分析了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0.
从接触网运营检修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出发,在分析现有接触网综合参数测量仪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带有卫星定位系统的数字化接触网综合参数测量仪,并从技术角度分析其可行性,提出解决方案,为接触网检测和运营管理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