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10篇 |
免费 | 10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974篇 |
综合类 | 542篇 |
水路运输 | 547篇 |
铁路运输 | 897篇 |
综合运输 | 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63篇 |
2022年 | 88篇 |
2021年 | 107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76篇 |
2014年 | 120篇 |
2013年 | 118篇 |
2012年 | 151篇 |
2011年 | 137篇 |
2010年 | 168篇 |
2009年 | 180篇 |
2008年 | 208篇 |
2007年 | 153篇 |
2006年 | 156篇 |
2005年 | 172篇 |
2004年 | 146篇 |
2003年 | 131篇 |
2002年 | 106篇 |
2001年 | 81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是一个基于IP网络用于传输信令的新传输协议.由于其具有很多新的特性尤其对多宿的支持,使得其正在成为一种通用传输协议.本文对基于弃尾队列情况下的流控制传输协议的数据传输进行建模,得到一个稳态吞吐量关于丢包率的函数关系,并对结果进行仿真验证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很好的估计流控制传输协议在弃尾引发丢包情况下的稳态吞吐量.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针对浙江某地铁盾构隧道直径较大、管片厚度较厚的设计特点,考虑弹性橡胶密封垫与复合型橡胶密封垫的不同断面形式,设计单排孔型、多排孔型及复合型3种密封垫,采用有限元分析、"一"字缝耐水压试验与压缩试验的方法,研究得到适用的最优防水方案。研究表明:①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单排孔密封垫的接触面最大接触应力与平均接触应力均最大,说明其防水能力较好;②"一"字缝耐水压力试验结果说明,密封垫防水能力随着接缝张开量增加而减小,单排孔密封垫的防水能力最优;③压缩试验结果揭示,密封垫压缩力呈现先缓慢上升后迅速增大的规律,其中单排孔及复合型密封垫的拼装难度较小;④综合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选取单排孔型弹性橡胶密封垫作为接缝防水方案。 相似文献
105.
为了分析自动驾驶车辆对交通流宏观特性的影响, 以手动驾驶车辆与自动驾驶车辆构成的混合交通流为研究对象, 提出了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元胞传输模型(CTM); 应用Newell跟驰模型作为手动驾驶车辆跟驰模型, 应用PATH实验室真车测试标定的模型作为自动驾驶车辆跟驰模型; 计算了手动驾驶与自动驾驶车辆跟驰模型在均衡态的车头间距-速度函数关系式, 推导了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基本图模型, 计算了混合交通流在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比例下的最大通行能力、最大拥挤密度以及反向波速等特征量, 依据同质交通流CTM理论建立了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CTM; 选取移动瓶颈问题进行算例分析, 应用混合交通流CTM计算了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比例下的移动瓶颈影响时间, 应用跟驰模型对移动瓶颈问题进行微观数值仿真, 分析了混合交通流CTM计算结果与跟驰模型微观仿真结果之间的误差, 验证了混合交通流CTM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 混合交通流CTM能够有效计算移动瓶颈的影响时间, 在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比例下, 混合交通流CTM计算结果与跟驰模型微观仿真结果的误差均在52 s以下, 相对误差均小于10%, 表明了混合交通流CTM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 混合交通流CTM体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研究思路, 基于微观跟驰模型与目前逐步开展的小规模自动驾驶真车试验之间的关联性, 混合交通流CTM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未来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比例下单车道混合交通流演化过程, 增加了模型研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107.
针对传统电能质量扰动识别中存在数据量大、扰动特征依赖主观选择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尺度稀疏电能质量扰动深度识别方法.首先,构建电能质量的多尺度稀疏模型,通过对扰动信号平稳小波多尺度变换获得扰动的低高频信息;然后,对其压缩采样获得降维的测量数据,并在此基础之上,应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求取各层稀疏系数组成稀疏向量,将稀疏向量输入深度置信网络,实现扰动的智能识别;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网络识别的准确性,采用交叉熵算法完成对网络隐含层数、学习率等参数寻优;最后,为验证所述方法的有效性,针对几类典型的单一扰动和复合扰动信号进行大量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理想环境和噪声环境下,针对七类典型单一扰动,平均识别率达到99.0%和96.71%以上;针对13类多重扰动,平均识别到达97.69%和94.62%以上. 相似文献
108.
109.
以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为例,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数学模型分析基础上,设计了总体仿真框图.利用MATLAB对各个子系统进行了建模和封装,建立了数字基带通信系统仿真模型,并对仿真模型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