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27篇
公路运输   191篇
综合类   222篇
水路运输   169篇
铁路运输   93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81.
吴锋  卓杨  刘旭 《水运工程》2023,(1):29-33
目前整体卸荷式板桩码头设计理论尚不成熟,相关规范没有涉及具体计算方法,对码头结构开展原型观测是掌握这种新型结构工作特性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结合整体卸荷式板桩码头结构形式及主要施工工艺,开展原型观测,得到不同施工阶段前墙钢管板桩应力、土压力、深层土体位移等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桩间距较小,板桩墙后土体受到桩基挤密作用明显,前墙板桩弯矩和承台桩基均小于设计值,沉降和码头前沿水平位移最大值均大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值。  相似文献   
682.
目前施工通风计算中,往往将风管百米漏风率取为1个固定值进行计算,而工程实际中漏风率会随着风管内外的静压差变化而变化,为此,通过试验测试和理论分析相结合,提出1种充分考虑静压差和风量沿程变化影响的漏风率计算方法。首先,基于漏风率测试试验结果,拟合漏风率和风管内静压的关系式;然后,将风管分段处理,从出口段开始对风量、静压、漏风率等参数进行迭代计算;最后,求出整段长风管的漏风率。基于该方法进行通风距离、风管直径和海拔高度对漏风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风管百米漏风率与管内静压呈正相关;在风管距离较长时,分段迭代的漏风计算方法更为合理;通风距离增长,风机须提供的静压升高,平均百米漏风率随之增大;风管直径增大,风管内的通风阻力减小,风机须提供的静压降低,平均百米漏风率随之减小;海拔越高,需风量越大,风机须提供的静压升高,平均百米漏风率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683.
为了掌握电磁感应矫平的工艺规律,设计并搭建电磁感应矫平试验原型系统,可实现典型焊接结构件电磁感应矫平。利用试验原型系统开展对接焊件的固定式感应矫平试验,获得电流大小、加热时间和初始焊接变形量对矫平量的影响规律。通过金相试验和硬度试验分析感应矫平工艺对微观组织的影响,为薄板矫平工艺参数的设置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84.
针对基于比例微分积分(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控制的列车速度跟踪算法在跟踪进度、收敛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PID型迭代学习控制(ILC,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的列车自动驾驶(ATO,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曲线跟踪算法。通过迭代学习控制,优化跟踪过程,减小跟踪误差,缩短收敛时间;设置典型场景对所设计的算法进行仿真试验,并将仿真结果与基于PID控制算法的跟踪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ID型ILC算法对列车目标速度和目标位移具有较高的跟踪精度,能够在有限的迭代次数内实现精确跟踪,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85.
为研究吊杆张拉力,确定高效计算方法,现以某主跨106 m的刚性系杆拱桥为工程案例,基于数值迭代理论,将非线性问题化为一系列线性问题,提出以单一指标控制的迭代计算方法。通过对比5种不同张拉方案的迭代次数和吊杆张拉安全储备,提出最佳张拉方案,并与实测吊杆力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算法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的张拉方案,均可得到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成桥吊杆力,但各方案的吊杆张拉安全储备差异性较大,故推选迭代次数较少、张拉安全储备较高的方案为最佳张拉方案;迭代计算方法适用范围广,算法原理浅显,方便施工技术人员的具体操作求解,可作为拱桥吊杆张拉力的优化方法之一;结合实测数据,成桥实测吊杆力与设计吊杆力的最大偏差为7%,满足规范控制要求,证明本算法可用于现场的施工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