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56篇
综合类   28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30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针对岩溶地区大跨径、双连拱隧道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平衡问题,通过转角塘隧道施工实例,分析了三导洞法和中导洞法的适用条件,介绍了支护方案的设计与选择、进洞施工技术、主洞开挖钻爆设计、掘进方案、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和二次衬砌施工组织等。  相似文献   
72.
在软质岩体环境下,针对大跨度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衬砌、中隔墙及围岩等结构受力状态复杂、变化频繁等特点,以某大跨径双连拱隧道为实例,对隧道施工开挖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系统分析了隧道围岩、中隔墙随隧道的开挖和支护过程的应力及塑性区的发展、变化规律,得到了采用双侧壁导洞法施工时,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的变化规律,对同类隧道设计及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3.
粉煤灰地层具有孔隙比大,渗水性强,黏聚力小,强度低等特点,因此会造成其承载力低、地表沉降大等工程问题.本文依托盐坪坝连拱隧道,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穿越粉煤灰的K0+570~K0+630区段,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开挖工法下地表沉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导洞-左右侧壁预留核心土法开挖时相较中导洞-左右侧壁台阶法对地表沉降变形速率的控制效果更好,二者对地表沉降量的影响区别不大,最大沉降量约19 mm,根据比选结果中导洞-左右侧壁预留核心土法更有利于控制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74.
王利平 《隧道建设》2010,(Z1):438-441
分析常见的大跨双连拱隧道中隔墙病害及其产生的机理,通过工程类比和结构分析的方法从中隔墙设计优化、开挖方法、支护方案、防排水系统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有效防止中隔墙出现病害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以期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5.
李长德 《公路》2005,(11):217-224
柳州市南二环路桐油山隧道采用双连拱结构,具有大跨度、浅埋偏压、溶洞发育等特点,浅、深埋地段分别采用双侧壁一中导洞、中导洞一正台阶法分部开挖,提出了受浅埋偏压及断层影响时确定左、右隧施工顺序的原则。在大型粘土充填溶洞地段采用左、中、右钢筋混凝土地基梁跨越处理,针对双连拱隧道易出现渗水的通病,总结了一套实用的防水施工方法。介绍了简易自制的钢拱架冷弯设备,并对中墙顶部回填施工、受力体系转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6.
文章结合广(州)惠(州)高速公路小金口双连拱隧道(中墙一侧回填)与宜(宾)水(富)高速公路鞋底坡双连拱隧道(中墙一侧未回填)实际工程例子,对其中墙内力及水平位移的现场监控量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双连拱隧道中墙应力进行数值分析,得出在Ⅳ级围岩中,双连拱隧道中墙一侧不进行回填工序;如果围岩条件较差,则中墙一侧可以采用钢支撑作临时支护,就能满足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要求。所得的数据和结论可望为同类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7.
公路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中隔墙的变形及稳定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线弹性平面应变和空间模型,考虑了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对双连拱隧道三导洞法施工时,中隔墙的变形和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右洞(先开挖洞)开挖对中隔墙的影响约在开挖面前后1.5B(B为右洞开挖宽度)的范围,左右两洞的开挖面间距以2.5B~3.0B为宜;右洞施工时,中隔墙产生整体向左的偏转,墙身中部向左侧鼓出,基部右趾向上抬起;同时在纵断面方向,产生向左的横向弯曲;随着左洞施工推进,中隔墙的偏转得到纠正,基部右趾回落,横向弯曲逐渐恢复;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中隔墙顶部和左侧的密实回填,对抑制中隔墙的变形和降低中隔墙的内力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78.
围岩应力释放率对双联拱隧道施工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进行隧道施工过程数值模拟计算中,围岩压力的释放率是一个很难准确给定的参数,但其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通过对Ⅱ类围岩双联拱隧道不同施工环节围岩压力释放率的研究,围岩应力释放率对围岩的应力影响不明显,但位移随应力释放率的增加而增大.初期支护对地应力的瞬间释放率比较敏感,特别是锚杆应力变化较大.中隔墙对地应力的瞬间释放率敏感程度较小,且最终应力随应力释放率的增加而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79.
丹山沟2号隧道是西安至漫川关高速公路的一条双连拱短隧道,隧道设计全长148m,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整个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本文仅就其洞口大塌方问题及其处理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0.
浅埋大跨双连拱隧道的施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五龙岭隧道由于特殊地地形地质情况,使该隧道具有大跨、浅埋、软弱不良地质和偏压等四大难点。介绍了该隧道的施工方案、施工重点、监量测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