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50篇
综合类   17篇
水路运输   47篇
铁路运输   41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LED灯的环境可靠性、光效以及光通量维持率可靠性是当前市场的关注重点.本文从灯具结构设计上比较了道路南北两侧有无玻璃面罩的两款LED路灯,旨在探究玻璃面罩对灯具性能的影响.将两款不同使用年限的LED灯进行返厂实测,根据灯具清洁前后光效、光通量变化率以及污染光损差异的数据,得到玻璃面罩对LED灯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面罩能有效维持LED灯光效和光通量,防护性能好,且比无玻璃面罩LED灯更易清洗维护.经济性上生产成本虽增加,但维修成本下降.这为LED灯性能保持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结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验研究在背压和喷射压力变化的情况下,共轨系统中喷油器喷孔直径不同时二甲醚的喷雾特性。试验采用喷油器喷孔直径分别为0.170 mm和0.250 mm,背压分别为2.5 MPa和5.0 MPa,喷射压力变化范围为35~70 MPa,变化幅度为5 MPa,测试喷油量和喷雾特性,分析6孔喷油器的喷雾形状、贯穿长度和喷雾锥角。研究表明,增大喷孔直径后的喷油器与原喷油器相比,二甲醚喷射量约增加10%~20%,且增加量随喷射压力增大而增大。2种喷油器喷雾形状均对称,增大喷孔直径后的喷油器喷雾贯穿长度变短、喷雾锥角增大。  相似文献   
13.
KIVA程序是一功能比较齐全的内燃机缸内过程模拟数值计算的大型程序,它代表了目前多维模型的最新进展。本文论述了KIVA程序中喷雾模型的发展历程和进展,最后指出了燃油喷雾多维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4.
喷油器是柴油机的关键部件,其材质好,制造工艺精.喷油器能否正常工作,不仅决定喷雾质量、油束与燃烧室的配合,同时还决定着喷油特性(即喷油时刻、喷油延续时间、喷油规律),它的失常会导致柴油机油耗上升、功率下降、缸内积碳增多、机件磨损加剧等。因此,在车辆的使用、保养与维修中,对喷油器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经济导报》2006,(3):44-46,48,50
汽车制造商面临着必须降低燃料消耗并减少废气排放两大挑战。而喷雾引导式燃烧过程对于克服汽车发动机面临的这两大挑战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防尘、降噪、隔热效果较好的几种地板密封结构。  相似文献   
17.
利用高速摄影研究二甲基醚的喷雾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君  佐藤由雄  野田明 《汽车工程》2002,24(2):112-114,156
本文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在定容压力室中,通过6孔电磁喷射器,研究了二甲基醚(DME)的喷雾特性。结果表明,二甲基醚的喷雾射程随着定容压力室内气体压力的增加而减少;喷雾锥角则随和的升高而增大,在相同的条件下,二甲基 喷射锥角大于 喷射锥角;喷雾射程则低于柴油的喷雾射程。Hiroyasu喷雾射程的计算模型,通过适当的系数修正可以用于DME喷雾射程预测,由于DME喷雾射程和着火延迟期都比柴油短,在屐机缸内着火时刻,柴油的喷雾射程约为DME的2倍,从高速摄影的喷雾影像中可以清楚的看到,DME的蒸发速度明显比柴油快。  相似文献   
18.
柴油机喷雾撞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了柴油机喷雾撞壁雾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对柴油机撞壁雾化的撞壁模型及模拟、喷雾撞壁的特征、壁面温度对撞壁雾化的影响以及液膜的形成和流动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介绍了一个燃烧系统设计的新概念 ,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大涡湍流模拟结合多相流耦合喷雾的方法对GDI喷孔内流和喷雾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着重分析了喷射压力及喷孔结构形状对喷孔出流特性和液滴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喷射压力有利于增加喷孔出口流速及湍动能,增强燃油破碎;当喷射压力提高到30 MPa之后,进一步提高喷射压力时索特平均直径(SMD)变化不明显,但小粒径占比显著增加;对于变截面喷孔,变截面双曲线喷孔出口处速度和湍动能最大,其SMD最小,小粒径占比最多,有利于喷雾质量提高;与渐缩形喷孔相比,渐扩形喷孔出口处湍动能较大,有利于喷雾初次破碎,然而较多的空泡堵塞喷孔,喷孔出口处流速较低,不利于燃油二次破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