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51篇
综合类   17篇
水路运输   46篇
铁路运输   41篇
综合运输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1.
212.
针对轨道交通车辆用基础制动产品在风沙地区运用过程中频繁出现漏气故障的原因进行定性分析,确定故障原因为防尘结构失效导致沙尘颗粒侵入结构内部所致。针对故障原因,改进防尘结构,改善沙尘过滤效果,提升防尘结构可靠性,并通过防尘试验得到验证,及时消除故障隐患,确保产品的正常使用以及轨道交通车辆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213.
喷雾雾化是液体通过喷嘴进入到气体环境中,经过气体与液体的互相作用使之碎裂成液滴的过程,其中包含着复杂的能量交换、动量交换以及传热过程。燃油雾化是内燃机燃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雾化效果可以促进燃油粒子与空气进行充分混合,从而使燃烧热效率得到提高,进而使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性皆有所改善。由于喷雾液体通过喷嘴的物理结构不同,故所形成的射流形状也不同。主要的射流形式有平面射流、圆柱射流以及环状射流等。文章将对这三种射流形式进行展开研究,从射流的碎裂机理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引入物理方程以及射流表面波理论,将液体射流现象转变为数学模型,从而探究出影响射流雾化效果的关键因素,进而促进喷雾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14.
本文介绍了一种高压喷油装置,并研究了在高喷油压力下的燃油喷雾特性。将该装置用于2L单缸非增压柴油机上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在对燃烧室系统参数选择后,高压喷油在燃烧方面有所改进,排放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15.
船舶设计选用压力水喷雾灭火系统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依据SOLAS公约新规定,凡2002年7月1日及其之后开工(敷龙骨)建造阶段的2000总吨及以上的新造船舶,应满足SOLAS公约强制性规定,即船舶规范规定的A类机器处必须安置固定式水雾灭火系统。笔者就此船用新系统作了设计配套了解,现从SOLAS要求对各类型系统的性能、计算、选用比较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16.
在较高燃油温度及较低环境背压下,直喷喷雾易发生闪沸。闪沸喷雾具有贯穿距小、易于雾化等优势,能够有效降低发动机排放、提高燃油经济性,在直喷发动机中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然而随着涡轮增压的使用,进气压力的提高导致喷雾较难达到闪沸状态。针对这种现象,在研究混合燃油蒸馏特性后提出了通过向高沸点燃油中添加低沸点燃油的方式来促进喷雾的闪沸。试验燃料为一系列不同比例低沸点燃油(异戊烷)与高沸点燃油(正十一烷)组成的混合燃油,通过蒸馏测试探究了不同组分燃料的蒸馏特性;通过在定容弹内拍摄不同燃油温度、环境背压下的燃油喷雾的米氏散射图,研究了混合燃油形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于单一油品仅在沸点时沸腾产生馏出物,混合燃油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均会沸腾产生蒸馏物,表现为3段式蒸馏曲线;混合燃油蒸馏前期大部分馏出物为低沸点燃油,表明混合燃油受热时,低沸点燃油会优先蒸发;对喷雾宏观形态的测量结果表明,向高沸点燃料中添加低沸点燃油能够使喷雾在高背压下达到闪沸状态,且40%体积分数是最佳的添加量;另外,油温越高添加低沸点燃油对喷雾闪沸的促进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17.
基于NI CompactRIO的压力反馈式喷油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开发了基于预燃式高温高压定容燃烧弹的压力反馈式喷油控制系统。考虑到嵌入式系统要求实时性高、安全可靠性高、控制精度高和任务复杂度高等特点,使用CompactRIO-9036以及相应的I/O模块,利用FPGA可重复配置的优势,实现了压力信号采集、配气电磁阀驱动、点火驱动、喷油器驱动及轨压闭环控制等功能。为了验证本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压力反馈喷油触发试验,从结果可以看出本系统可以较为精确地、良好地模拟发动机喷油时刻的环境。  相似文献   
218.
针对匹配中置高压喷油器的直喷汽油光学发动机,试验研究了不同喷油时刻及喷油压力下的缸内燃烧及喷雾发展特性,分析了燃油喷射控制参数对直喷汽油机缸内喷雾及燃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第三段喷油时刻(θ_(SOI3))提前,燃烧持续期与滞燃期均先减小后增大,燃烧特征参数均在θ_(SOI3)=120°BTDC时存在明显拐点,此时平均指示压力(p_(mi))的循环变动系数C_(OVpmi)相对较小;第三段喷油时刻过晚,活塞上行距上止点较近,易导致油束冲击活塞表面;提高喷油压力可缩短燃烧持续期,有助于改善燃烧定容度,但喷油压力过大,油束贯穿距进一步延长,油束冲击缸壁的倾向增加,滞燃期及燃烧持续期反而延长。  相似文献   
219.
燃油喷射压力对混合气形成有直接影响,提高喷射压力可进一步降低直喷汽油机微粒排放。使用STAR-CD软件分别建立定容弹和发动机缸内喷雾计算模型,利用喷雾特性可视化试验进行喷雾模型有效性验证,其后分析了燃油喷射压力对喷雾贯穿距、索特平均直径等基本特性参数的影响,研究了燃油喷射压力对缸内混合气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燃油喷射压力可有效促进燃油的雾化蒸发,加快混合气形成,提高混合气分布均匀性。  相似文献   
220.
应用最大熵原理和动量守恒定律,从理论上建立了喷雾液滴尺寸和速度联合分布函数。应用该方程编制数值计算程序,对纯柴油与质量掺混比为30%(L30)的柴油/液化石油气(LPG)混合燃料的喷雾液滴尺寸和速度联合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比较了两种燃料的雾化特性。比较结果表明:由于L30闪急沸腾效应的影响,其液滴尺寸分布曲线的峰值明显高于柴油的分布曲线峰值,且峰值和曲线整体趋势都向小颗粒方向偏移,说明喷射L30产生的液滴颗粒比柴油颗粒小;L30的速度分布曲线峰值较高,且位于小速度范围,说明小速度液滴所占的比例更大。液滴尺寸与速度(D-u)等高线图表明:液滴颗粒越小,其速度分布范围越广;液滴速度越小,其尺寸分布范围越大。L30液滴尺寸与速度联合分布的收敛速度较快,说明L30喷雾所产生的小颗粒和小速度液滴更加密集,雾化质量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